白山市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黑木耳、野生蘑菇、松子、榛子、林蛙油……巍峨高耸的长白山,不仅蕴藏着无数的宝藏,而且孕育了数之不尽的各类山珍,成为人间美味。
“十二五”期间,白山市以发展生态效益型特产经济为主线,以产业化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产品加工业,有效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产品的全面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与加工转换为主要特征的特色产业体系。截至“十二五”末期,全市累计发展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药材总产(干品)7000吨;山野菜林下仿生栽培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3万吨(包括野生采集);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2750万平方米,鲜菇总产量2.9万吨;养蛙生产封沟达到816条,年回捕商品蛙1.2亿只,林蛙油产量2万公斤;茸鹿存栏达到1.7万只,年产鹿茸4900公斤;果树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水果总产量2.4万吨。2015年预计可实现特色产业总产值达115亿元;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预计实现230亿元。1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特色农业已成为白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针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加工滞后、产品档次不高、深度开发能力不强、扶持基地建设及带户功能较弱等问题,2016年,白山市将积极开展产业基地示范建设。年内全市典型示范基地达到40个,达到具有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抓好项目建设。新建和续建项目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开展新产品开发,抓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加工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将达到350亿元;全市特色农业(不含人参产业)产值实现150亿元。其中长白山道地药材产值30亿元、长白山中国林蛙产值10亿元、山野菜产值10亿元、食用菌产值10亿元、山珍采集产值20亿元、特产品加工50亿元、其他产业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