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纪实

24.06.2016  17:32

  

 

 

                                                                              通过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累计为向海、莫莫格两大湿地补水6亿多

                                                                            立方米。莫莫格湿地鸟类种类增长近50%,白鹤由以前的500多只增加

                                                                            到现在的3800多只,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

 

                                                                      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今年在全省电力行业率先启动超低排放项目,

                                                                          最终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超低排放标准,成为全省

                                                                          同行业的环保领跑者。  

  

  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需求和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白城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各项工作前面,将生态建设保护列为全市“扶贫开发、经济发展、老城改造”等四项重点工作之首。今年我省启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后,白城市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为契机,干字当头,快字为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各项责任。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重大生态项目全面实施,环保攻坚工程深入开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全面推向更加深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全面构建生态环保新格局,让工作效果更给力

  近一个时期以来,白城市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探索出全新的管理模式,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全社会广泛参与。

  突出党政同责。白城市委书记庞庆波多次在市委常委会和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上强调,要严把环境准入关,项目再好、白城再难也不能上重污染项目,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绝没有软环境。去年,白城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市长、政协副主席为副主任。明确了全市5个县(市、区)、4个开发区(园区)和32个市直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人大、政协进行专题考察。今年初,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会议,要求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绿色发展主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全面落实年度工作任务。6月1日,白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就贯彻实施新《环保法》情况进行专题执法检查,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学好用好新《环保法》。同时,白城市委、市政府决定近期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会,努力把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强化部门联动。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两大领域,白城市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定了《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白城市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白城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联防联动工作制度,厘清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彻底扭转环境污染治理职责不清、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果断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拟于6月30日在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夯实基层基础。按照省委组织部与环保厅加强基层生态环境监管的要求,白城市环保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白城市基层生态环境监督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在乡镇(街道)党建办成立环保监督所,在村(社区)成立环保监督站,组织书记担任生态环境监督站站长,基层网格员担任环保监督员,制定了具体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全市118个乡镇(街道),942个行政村,225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环保监督队伍。大安市和洮北区于6月23日举办基层生态环境监督员培训班,举行基层环保所挂牌及生态环境监督员上岗仪式。真正做到生态环境监管重心下移,根本上解决“上边热、下边凉”的问题,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

  扩大社会参与。一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依托生态环境保护纪念日,6月初,连续开展了新《环保法》“六走进”、“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今年6月1日,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环保局联合启动首届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整个活动历时3个月,6个环节,8月末结束,最终评选10名在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通过典型塑造,营造全社会“我要环保”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白城市环境保护局依托白城市百石律师事务所成立了白城市生态环保公益协会,拟于6月29日,举行协会成立揭牌仪式。届时,作为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互动衔接的重要补充,白城市生态环保公益协会将进一步增加群众参与度,扩大环境公益诉讼范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实施生态环保大项目,让综合效益更显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关于生态项目和政策支持,统筹实施了河湖连通、造林还湿、草原治理、海绵城市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还赢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同步提升的可喜局面。

  生态效益显著改善。湿地面积大幅恢复。通过实施河湖连通和湿地修复,湖泊泡沼干枯、湿地面积大幅萎缩的严峻形势得以扭转,全市已经连通水库泡塘40个,增加蓄水量14.5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61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90万亩。森林覆盖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来,两个“三年大造”林活动累计造林2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初开展的“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完成造林41万亩,修复湿地32.3万亩,实现良好开局。草原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全市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2424万亩,综合治理草原166万亩,查处破坏草原案件3000余起,恢复草原植被5.15万亩。全市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75%,连续3年保持在70%以上,草原生态持续向好。自然气候风调雨顺。降雨大幅增加,2013年、2014年、2015年白城平均降水量达到459.7毫米、473毫米和443.4毫米,远高于2013年以前平均383.8毫米的水平。地下水平均上升1.02米,风沙天气减少,强度减弱,全市生态环境呈现出稳中向好整体改善的良好态势。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连年丰收。造林活动使全市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框架粗具雏形,大部分农田得到有效庇护,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河湖连通使全市地下水位明显提升,约1.5万农田井恢复灌溉能力,增加灌溉水量近5.5亿立方米,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粮食生产大丰收。全市水面增加200万亩,渔业产量大幅增加,2015年,月亮湖冬捕创单网40多万斤历史纪录。生态旅游持续升温。随着引霍(洮)入向、引嫩入莫湿地补水和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多项举措相继实施,向海、莫莫格和牛心套保湿地大面积恢复,天鹅、丹顶鹤、白鹤等珍稀鸟类陆续回栖,如画美景再现。向海、莫莫格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向海被评为“吉林八景”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镇赉县被评为中国白鹤之乡。以向海、莫莫格为龙头打造的“一线八点”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数每年增幅在30%以上,以向海和莫莫格为品牌的生态旅游已成为白城旅游主导产业。

  社会效益逐步凸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随着白城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当年“一进白城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的真实写照已经不复存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指数大幅提升,幸福感显著增加。尤其是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完善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小区积水、污雨同流等突出民生问题。同时,还能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得到全市群众的广泛拥护,现已完成建设面积8平方公里、101项工程,重点实施了老城区积水点改造、污雨水分流改造、生态新区鹤鸣湖雨水滞蓄、绿化生态治理、行泄通道植草沟等工程。目前,40个小区、21条道路、12个广场绿地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全力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让污染防治更彻底

  实施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是突出重点领域,抓住主要矛盾,科学研判,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最终实现整体环境质量改善。白城市按照全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确定了“蓝天工程、清水工程、三区整治”三大任务。围绕贯彻新《环保法》和《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主线和三大任务,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实施蓝天工程,煤烟型污染正在根除。煤烟是白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白城市紧紧扭住煤烟这个“牛鼻子”,通过对煤烟型污染实施“大改造、中整合、小淘汰”的分类攻坚,全市共削减二氧化硫2.4万余吨、氮氧化物7000余吨。带动了空气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一是燃煤发电机组环保改造顺利开展。白城现有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国电龙华白城热电厂、洮南热电厂三家热电厂。2014年以来,白城市积极向国家和省帮助三家电厂争取除尘电价等节能减排政策,白城市环保局深入企业具体指导,跟踪督办,限期达标,既给动力,又给压力,充分调动三家电厂积极性。三家电厂按照环保优先理念,克服经济下行困难,累计投资4.32亿元,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施专项改造,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白城发电公司作为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今年在全省电力行业第一家启动超低排放项目,总投资8700万元,最终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每立方米分别在35毫克、50毫克、10毫克以下的超低排放标准。项目已5月30日开工建设,预计11月末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全省同行业的环保领跑者。二是集中供热企业整合全面推进。白城能源利用和污染防治长期存在着“两元”并存尴尬局面。一方面,白城两家热电厂每年每天都在产生大量富余热能,一直未能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市区每年消耗供热燃煤40余万吨,由于多数供热企业不愿意投入或没有能力投入环保设施,煤烟污染严重。为彻底破解这一“两元”尴尬,白城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大热电联产推进力度,用3年时间将市区19家集中供热企业47台锅炉,全部并入国电白城龙华电厂和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去年全市已有5家规模较大供热企业13台锅炉实现热电联产,供热面积52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9%。今年截至目前,又有白鹤供热公司、铁路军运处供热处两家供热企业接入国电白城龙华热电厂。今明两年,剩余的14家集中供热企业34台锅炉全部完成整合任务。通过集中供热企业专项整合,不但彻底消除城市空气污染顽症,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改善的双赢。三是燃煤小锅炉淘汰步伐加快。市区燃煤小锅炉主要集中在洗浴业和小加工业,数量多、分布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对此,白城市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强化配套措施,加大淘汰力度。通过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分期分批办法、加大地源热泵用电补贴和降低接集中供热管网费等优惠政策,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采取集中配送热水、地源热泵、烧油、烧天然气等方式,寻找新能源替代。通过严格监管执法,开展燃煤小锅炉监察监测,加大处罚力度,实施强制淘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以奖代补资金520万元,淘汰燃煤小锅炉339台。其中,市本级投入区域性大气污染奖补资金220万元,淘汰小锅炉181台,完成率达86.2%,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今年年底前,结合老城综合改造,继续采取综合手段,将市区二环路以内及经济开发区55家66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完毕。随着热电联产项目完成和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白城市区建成区也将在全省率先结束燃煤历史。

  实施清水工程,水污染防治跃升新水平。白城市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手段,突出加大对水污染防治项目投入,实现了水污染防治水平的整体提升。一是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十一五”之前,白城污水处理厂尚属空白,城市生活污水自然排放,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十二五”期间,白城市将6个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和中水回用建设全部列为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主管副市长现场督促,环保部门半月调度,政府督查部门专题督办,各县(市、区)政府采取贷款、垫付和分期付款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截至去年底,6个污水厂全部建成,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5万吨。今年初以来,围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较好湖泊环境保护、地下水保护三大任务,又积极谋划储备了3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4.9亿元。范围涵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通榆向海湖生态保护、镇赉南湖、大安嫩江湾湿地建设等,项目实施后全市环境承载力将进一步提升。二是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全面加强。为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白城市切实加大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专项检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及时处理,严厉打击。今年6月,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发生隔离设施被擅自破坏的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后,白城市环保局联合住建、公安等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果断处理,对6名涉事人员进行刑事拘留,对破坏的隔离设施进行了恢复。在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管的同时,白城市环保局还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了《白城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水源地保护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分兵把口、各司其职的工作合力,有效保障了饮用水安全。三是畜禽污染治理项目稳步推进。对全市101家规划畜禽养殖企业实施了综合治理。其中,洮南市雏鹰集团400万头猪一体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4亿元建设的粪尿处理设施,达产后日处理粪尿1500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镇赉飞鹤乳业原生态奶牛牧场粪便与众合生物质电厂联合处理。通过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改进设施养殖工艺,既有效杜绝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实施三区整治,突出问题整改开始起步。按照《吉林省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白城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方案精神,各项工作迅速铺开,有序推进。一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制定《白城市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整治内容和完成时限。白城市“三区”整治重点检查6个重点区域,分别为3个自然保护区、1个矿区和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解决生态环境污染、损害和破坏问题。二是成立组织,明确分工。成立以分管生态环保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各县(市、区)整治行动工作的指导、督查和验收。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行业部门职责,指导和督促本行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是开展自查,梳理问题。以各县(市、区)为单位,按照省厅要求的七个方面整治内容,认真梳理“三区”内存在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市政府限期整改,定期通报,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为了确保深入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扎实开展,白城市严格按照新《环保法》要求,综合利用组合拳,切实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用法律护航生态环境保护行动。6月以来,累计检查企业500家,对存在的问题企业全部提出整改意见。累计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6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4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1件,行政处罚57家,5起环境违法案件移交公安部门,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同时,白城市还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督查督办力度。白城市督查指挥中心对6月份行动月进行专项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甚至不作为的部门和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白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 环保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