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开新局——全省经济工作走笔

25.02.2015  13:03

  人勤春来早,发展涌大潮。伴着全省两会的春风,我省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开好局,起好步,奏响稳中求进最强音。

  今年1月,中石油大庆—锦西原油管道工程建成投运,吉林12万吨生物法环氧乙烷项目竣工,“吉林一号”卫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列入今年发射计划……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铿锵足音,声声提振着2700万吉林人步入新常态、踏上新征程的信心!

  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凸显吉林特色

  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全省一盘棋。我省不断突出支柱产业主导作用,调整优势产业结构布局,强化创新驱动。一汽大众年产30万台整车Q工厂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建,辽源、四平、长春纳入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试点,“吉林一号”卫星取得突破性进展……无人机、阿达木单抗药物等项目加速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突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深化产学研联合,省内165家企业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198项,项目总投资达24.3亿元;省政府新命名并授牌5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吉林大学高性能聚合物等3个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地方联合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全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新增30家。支持长春应化所300吨级改性聚乳酸中试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中试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抚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有序促进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20万亩。农业科技创新得到强化,“宽窄行”、“高光效”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产品创新,百种重大新产品实现产值240亿元。

  培育新增长点,稳步发展重点产业,全力抓项目强后劲

  铁路,吉图珲客运专线等3个铁路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8.94亿元。公路,续建的四平至长春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66亿元。机场,通化机场通航;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迁建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水利,中部城市引松供水3条应急支线工程建设完成并发挥效益,干线输水隧洞工程全面启动。能源,丰满大坝治理(重建)等工程全面开工。“气化吉林”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出36个示范项目向社会公开。大力发展新型业态。推动创建长春和吉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一批电商示范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好汇购”等电商平台。汽车产业,重点推进一汽奥迪Q工厂项目建设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石化产业,5个较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食品产业,重点推进了恒大集团与抚松县、安图县两个年产1000万吨高端矿泉水项目建设。全面推行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装备制造业,开展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建设、长客装备整体搬迁等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

  着力解决“人的城镇化”,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展新颜

  长春市等4个层面的试点初步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70万三区人口和230万农民工转变市民身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衔接办法》出台;“春风行动”,推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吉林市哈达湾等4个老工业区和通化市二道江等3个独立工矿区被纳入国家支持范围,争取国家资金5.3亿元,列东北四省区首位。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草原“三化”治理等十项工程和50个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得到重点推进;着力发展现代大农业。谋划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积极实施长白山生态系统修复等工程,长吉图腹地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加强……如今,长春东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等已经基本完成。吉林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等被列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扎实推进吉林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实施工业企业烟粉尘达标工程,推动落实秸秆禁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探索建立覆盖森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通江达海,开发开放放眼量

  加快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省积极发挥地缘人文优势,加强对朝、对俄、对蒙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承接日、韩产业和技术转移。在美国、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13个境外营销中心并投入运营。完善8个国家级出口基地、56个省级出口基地扶持政策,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园区功能,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电子口岸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建设;加强通道建设,中俄珲春—马哈林诺铁路恢复运营,积极谋划“借港出海”,提出了开辟北冰洋航道的战略构想;创新方式方法,优化服务环境,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和民营大企业等国内外战略投资者。

  破桎梏,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民生任务有序推进

  明确深化改革“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我省81项具体改革任务全部完成。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已减少到234项,减少39.5%,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非行政许可项目“零审批”;试点法院体制改革、试点检察院“大部制”等做法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推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措施;文化体制改革攻坚,长影集团等企业焕发新的发展活力;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统筹实施,全省43个县(市、区)启动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十五大民生工程、42项民生实事。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就业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城镇新增就业51.83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3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均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暖房子”工程,全面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积极推动210个贫困村整村跃升,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亿元。

  目前,我省正处在步入新常态,迈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凝聚共识,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踏上新征程!记者张茁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