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须改革先行
原标题: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须改革先行
■ 社论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能一味等下去,也不能简单化切蛋糕,根本之计仍在于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尽快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减小北京与周边各地诸多社会指标的落差。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近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明确目标、思路和方法。通过疏解,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
尽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已成为各方共识,但现实的推进仍面临不少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有着相对固化的路径与轨迹,“变轨”需要时间,也需要勇气;另外,一条发展的新路、一种开发的模式,也不可能凭空而来,而是需要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托起这样的新路子、新模式。
个中关键,则在于必须以改革为先导,尽快构建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有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机制、体制环境。
此前已有专家指出,行政主导型经济是阻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但问题是,在行政区划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动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尝试换一种思维。比如可以探索行政与市场双重配置资源的路径。也即,在确保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剥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并逐步以资源内在配置的规律、以投资报酬率的高低来配置资源。
那些以往北京挟首都之力聚集起来的行业、产业,诸如批发市场、机械制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完全可以转移出去。既为北京“瘦身”,也可以集中力量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而在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做到“制度同步”。不能为了转移而转移,更不能搞成低端产业的大疏散。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聚集,往往有着内在的规律与依存性,在缺乏配套设计的情况下,简单疏解,很难持久。
以疏散出来的企业为例,至少在社会福利问题上,就存在与北京的衔接及与河北的落差等问题。哪一个问题搞不好,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整体布局。
因此,若想改变长期壁垒隔离出来的京津冀现状,只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是要“锲而不舍”还清过往的欠账,加速河北等落后地区的发展,着力于解决京津冀行政区划背后各种资源的分布不公、社会福利不均等问题;再就是“有序配套”,逐步改革以往不合理、不公平的机制、体制,摒弃行政阻隔,权力挡道,各自为战,让区域内所有民众共享现代化成果。
要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能一味等下去,也不能简单化切蛋糕,而是要考虑北京与冀津等地的承受能力,做到转得安心、接得放心。而无论如何,根本之计仍在于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尽快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减小北京与周边各地诸多社会指标的落差。
在前不久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郭金龙就明确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北京“就自己讲自己”已经走不通,必须主动把北京的发展融入京津冀。若三地都能“主动融入”,则京津冀就能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共同发展、边界模糊,相应地,行政对于资源配置的强势作用必然淡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必然提速。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