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困”局亟待破解

02.04.2015  13:07
 

图为救援人员在使用专业工具撬开电梯门。

3月16日,有网友爆料称:“在解放中路上的一座已建成高层建筑内,一名工人从26层电梯跌落至13层……虽经抢救,该工人不治身亡。”后经核实,这名工人是在电梯井内施工时发生的坠落事故,与电梯运行无关。

尽管事实与网传内容出入很大,但电梯运行安全问题着实令人关注。

记者在吉林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了解到,他们去年处理的市民对电梯运行问题投诉达324起,其中有近七成是由电梯故障引起的。

问题出在哪儿

该中心副主任廉凤武说,电梯安全问题可能出在制造、安装、使用、维保等各个环节。一些看似巧合的故障,事实上是由多个小问题长期积累而形成的。

他介绍,一部电梯能否安全运行要经过安装关、监督检验关、使用关、日常维护保养关、大修关、更新改造关等多个关口的考验。电梯安装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它必须在建筑施工现场完成由散件到整体的组装,而属于精密设备的它又对组装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有严格要求。如果组装环境较差的话,将直接影响电梯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电梯的爱护。可现实问题是,恰恰在这个环节往往对电梯造成了很大伤害。因为电梯刚刚投入使用阶段,也正是业主装修房屋的高峰期,人员的频繁进出、货物的超重运载、重物的强烈冲撞等等都可能对电梯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害。廉凤武说:“这一阶段,电梯门被撞坏、轿厢地槛被压变形、管路跑水造成电梯电子器件短路等现象屡有发生。

而在日常使用阶段,乘梯者乱按乱砸等不文明行为,也会导致电梯不能安全运行。在一些高层住宅小区特别是物业弃管小区,记者在电梯楼层按钮旁、电梯轿厢壁上不时会看到清晰的鞋印,甚至有的电梯紧急报警电话线被扯断。一些物业管理人员对此表示很无奈,他们说,很多不文明行为是在瞬间完成的,找到责任者很困难。即使找到了责任者,追偿也很麻烦。

吉林瀚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康经理觉得,这与大多数业主把电梯视为公共设施不加珍惜有关。他说:“其实,按照《物权法》规定,电梯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即每个业主对电梯都拥有一部分产权,电梯的维修、更换费用都将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业主自然就会爱惜电梯了。

管理难在哪儿

采访中,不论是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执法人员,还是吉林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都反复提及一个高层住宅小区——红光秀苑。

该小区的4栋高层住宅于2013年下半年交付使用。由于当时的物业单位管理不善,致使电梯在投入使用不久便频出问题,个别电梯甚至出现过停运状况。目前,小区电梯因为没有正规电梯维护公司接手管理而处于失保状态,小区居民为此惴惴不安。

吉林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电梯检验一处处长杨沪说:“这个小区出现的电梯运行安全问题非常典型——业主在装修入住期间的野蛮使用、物业单位的疏于管理、电梯维保单位因物业弃管而撤出,让小区电梯投入使用仅仅一年多就成了‘弃儿’,今年能否通过电梯安全检验目前还是个问题。”他告诉记者,电梯安全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有90%以上是由经济原因造成的。

物业管理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相关人员的说法,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杨沪的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认为,个别业主找出种种借口拒绝支付物业管理费、电梯运行维护费的做法,会直接影响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而电梯的带病运行将使隐患升级,甚至发生事故。

他进一步解释说,被业主拒缴费用的物业公司或为了赚钱或为了降低营运成本,便会选择报价很低的维保公司。而低报价的维保公司要盈利,就只能在减少电梯维护成本上做文章,该换的零件不换、该检查的部位不检查,由此导致电梯故障频出。

而电梯维保单位对此似乎也有苦衷。他们表示,经常会遇到物业公司拖欠维保费用情况,这让他们不能正常履行维保义务。

当然,最关心电梯运行安全的无疑是乘坐电梯的小区业主。住在红光秀苑小区的李女士发出疑问:“小区电梯动不动就困人或停运,业主的权益谁来保护?

她认为,物业公司与维保单位签订协议时,业主委员会应该监督物业公司公示小区电梯的维保方案,并由楼栋业主代表监督执行。方案中,电梯维保单位应该制定日常维护保养计划,至少每15日对电梯维护保养一次,如实填写电梯日常维保记录和故障情况。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业主缴纳的电梯运行维护费被物业公司截留等情况。

维护堵在哪儿

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部,是世界上拥有电梯最多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和维护保养不善,导致国内电梯事故频发。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05年至201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死亡30人。其中,因违章操作引发的事故占62.7%;受伤害人员中有一半是普通乘客。

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得知,一些电梯维保单位常以降低维保费价格来争夺市场。这种低价竞争的后果是,电梯维保投入不足和工作不到位。据这位人士透露,依据相关规定,电梯维保时须有2名工作人员到场,每月维保2次。而事实上,有些电梯维保单位在低价签订维保合同后,不仅不能保证每月2次的维保频次,甚至工作人员根本不到现场进行检查,只要在电梯出现故障时才会去维修。

接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专业电梯维保人员月工资一般在3000元左右,加上检修等费用,一部小区电梯目前的年维保成本应该在4000元上下。而在我市的电梯维保市场上,很多电梯维保单位仅以每部电梯一年2000元~3000元的价格,对小区的电梯进行维保。更有极端的,二三十部电梯的维保费仅报价万元,谁会指望以这样的价格来换取优质可靠的维保服务?

据了解,我市目前拥有各类电梯近8000部,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由近20家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维护。由于这些维保单位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其维保电梯的数量也大不相同,有的单位每年维保一两千部,有的每年只能维保百余部。

杨沪说:“维保人员的责任心强弱和技术水平高低,是电梯能否得到良好维护保养的关键。恶性市场竞争的直接表现就是打价格战。低价格承揽的电梯维护,只能靠降低维修成本来维持,该换的零件不换,或者更换品质较差甚至使用过的零件;还有就是缩减人工成本,本来需要2个人以上维护的小区,却指派一个人维护。这就造成了一些小区电梯频繁出故障没人修,或修好了又坏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电梯维保知识的系统培训,大量在岗维保人员存在技术水平差、经验不足等问题,也是许多电梯得不到良好维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吉林市华龙电梯公司经理王克付认为,相关部门不仅要从电梯的设计、原料、生产等方面加强监管,还应对电梯维保市场实行准入制管理,通过提高电梯维保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来杜绝市场恶性竞争、提升电梯维保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使电梯达到优质维保标准。

走出“”局路在哪儿

据了解,我市最老的电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截至目前,全市梯龄在12年以上的老电梯有200多部。

廉凤武告诉记者,随着近六七年我市高层住宅的不断增多,住宅电梯数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平均年增幅达25%左右。如果以梯龄达到12年就按老电梯计算的话,再有五六年我市就会持续出现老电梯。

他说,尽管国内外至今对“老旧电梯”没有明确概念,也没有界定其使用年限,更没有针对老旧电梯的指导做法。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机械磨损、元器件老化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电梯的安全隐患也会因之增多。

解放中路上一座梯龄超过12年高层住宅的居民对记者说:“这部老电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时常出现,有时还会发生停运、困人事故,乘坐的时候还真有点儿提心吊胆。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出台针对电梯整机的报废标准和报废期限,老旧电梯是否能够继续安全运行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人们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电梯“老龄”高峰来临前,提早出台解决老旧电梯运行安全问题的指导性做法。

记者在市质监局了解到,该局每年除了对全市在运行电梯实施例行年检外,还至少每个季度都要对车站、码头、商场、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使用的电梯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对于年检不合格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质监执法人员将依法予以停运,并责令责任方立即整改。同时,他们每年还选择设有电梯的不同居民小区,组织物业管理和电梯维保单位开展电梯困人救援演练。

采访中,不少老旧电梯住宅楼里的居民提出了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老电梯需要大修甚至更换新电梯的话,那么相关费用从何而来?

记者从市物业管理中心得知,根据2011年11月15日开始执行的《吉林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有电梯房屋的建设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前,应当依照《吉林省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除全额代交业主的专项维修资金外,还应当缴存“每平方米建筑面积30元的电梯专项维修资金”。在《吉林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行前建成的有电梯住宅,其电梯大中修及更新改造费用,将从业主缴纳的房屋维修金中支出。

市物业管理中心法规科科长丛福军说,有了这一规定作保障,居民住宅老旧电梯的大修、更换的后顾之忧便迎刃而解了。(记者 马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