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崇高的信仰追求
原标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崇高的信仰追求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树立起崇高的信仰追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既十分必要,又意义深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什么要有崇高的信仰追求?因为崇高的信仰追求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优秀的文化成果。马克思在《青年在择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道:人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动物总是“安分地”在自然界“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人类却在追求自身完美的路上不断地进行“选择”。什么是人类自身的完美?答案就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迎来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迄今为止,人类在追求自身完美的道路上还没有哪一种主义、制度能够像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在它的思想指引下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给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者,他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崇高的信仰追求,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所创立的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崇高的信仰追求还是大学文化的本质要求。人类在追求自身完美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这些文化需要薪火相传,永不熄灭。大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开篇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大学》时代虽然已逝去了几千年,但是大学文化的本质要求却是一脉相承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如果抛开了这样的命题来探究大学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告诉我们,大学一定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个“扣子”的人,他们只有具有崇高的信仰追求,才能自觉完成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筑梦人”这一大学文化的本质要求。
崇高的信仰追求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需要。二十世纪最大的变化不是物态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诞生了一种最能保证人类实现自身完美的社会主义制度,并由此形成了“一球两制”的世界格局。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不断加快“西化”“分化”的步伐。在这样的“世情”下,青年学生会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放眼今日之中国,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还难以提供尽善尽美的条件。在这样的“国情”“党情”下,如何增强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信仰追求,才能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克服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样才能具有崇高的信仰追求?
首先,他们需要办学的引领。应当肯定的是,今天的大学为国家先后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认真地回望这些年大学走过的路,我们亦感到有些遗憾,在我们的一些大学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大学的人文教育有所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有的老师讲,我们搞马克思主义的怎么像欠学校点什么似的。大学一定要下大气力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人格得到尊重,行动才能更加自觉。有了学校的正确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会坚定对崇高信仰的追求,才会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烹制”成既让学生“喜爱”又使学生“终身受用”的美丽大餐。
其次,他们需要机制的保障。这里以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为例。大学里对教师的评价可以说是政出多门,但是作为教师最为在乎的是职称评价,这评价就是杠杆,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用更多的表白,当学生从你的眼神、你的形体语言、你的日常行为表现中感受到你是一个关心他们成长的人的时候,你教学的育人效果就有了。我们一些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恰恰就是这样来做的:有的为学生开设了人文教育讲座;有的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有的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些看起来都是“额外”的,而对于育人来说又是必需的。如果我们的职称评价机制对此“视而不见”、没有个合理的说法,对个别教师而言,或许会永远这样“傻傻地”追求下去,但是对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而言就会影响他们追求崇高信仰风尚的形成。
第三,崇高的信仰追求还需自我的养成。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马克思主义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创立的。马克思被开除了国籍,其学说亦被诅咒成“幽灵”;列宁被两次逮捕;毛泽东被多次追杀;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因为追求崇高的信仰而倒在血泊之中。他们向谁“抱怨”?站在绞死李大钊的绞刑架前,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应当感到汗颜,应当“炸出”魂灵中的“小我”。大学文化的本质就是“止于至善”,就是对追求真理的无怨无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理由不把自己铸就成为追求崇高信仰如痴如醉的人。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本文执笔:大连海事大学 曲建武)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