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经济跨越发展
珲春市委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戮力同心、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
落实党建责任夯实发展基础
抓好党建责任,核心看党委。2013年以来,珲春市委先后召开2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9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7次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抓党建工作。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发展在人,关键在干部”,珲春市委深刻认识到要想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十分重要。市委组建党员教育宣讲团,采取联合授课、单独授课、区域授课、楼宇授课等形式,赴各部门巡回送课、集中宣讲35场次。组织观看专题教育影片,邀请省委党校和延边州委党校知名教授,举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专题报告会。开通党员教育手机短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发送短信10万条、刊发微信88期351条,党员关注人数超4000人。组织党员干部到党史、爱国、廉政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受训人数近万人,实现对在职领导干部、新提拔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机关普通党员干部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及廉政文化渗透的良性互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指导基层党组织认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落实好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
筑牢战斗堡垒 凝聚发展合力
珲春市委要求各位常委在负总责、带好头的同时,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市委常委先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180多次,解决实际问题168件。通过积极履行党建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该市投入8200万元新建、维修和扩建了120个农村党群活动室、16个社区服务场所等。通过市级领导干部包保、部门结对帮扶和开展农村“第一书记”、“在职党员进社区”、百名干部服务重点企业(项目)“三座连心桥”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解决困难4700多个,争取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1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本实现转化升级。建立20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选定10个村作为试点予以支持,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托联检基层单位,实施了“国门党建一体化”建设,经验做法被中组部《领导参阅》、《中国组织人事报》采用刊登并在全省推广。
狠抓整改落实实现双赢共进
过去,珲春市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三不一松散”问题,即学风不浓、工作不实、效率不高、纪律松散。为此,市委要求全市提前与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同期开展狠抓干部“四风转变”活动,全力做好“28项”专项整治。超前部署,扎实开展,该市党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2%;腾退办公用房269间、8160平方米;取缔非法采砂点4个、炭窑161个,打掉非法采金团伙4个、抓捕32人;对违纪违规的30多名党员干部给予严厉处分;对无所事事、为官不为、懒政的干部坚决调整,撤换了9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25名。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珲春市发生了诸多可喜变化——
屏蔽此推广内容干部群众在变。各级干部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和衷共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社会更加关心珲春的未来。
发展环境在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珲春,国内外客商纷纷前来考察洽谈。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
各项事业在变。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口岸过货量突破90万吨,同比增长16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2%;地方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4%。乡镇扩权、城市管理、外来人员服务等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新圈河国境桥、珲马铁路、对俄朝邮路以及卢布兑换业务等多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珲春口岸获批中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棚户区改造完成面积66.9万平方米。延边州首家“三农金融服务站”成功设立。“四城联创”全面启动。珲春市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记者傅多强、高占松)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