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扩大美丽吉林生态优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时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生态是我省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力破解生态建设突出问题,实施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打造绿色吉林的支撑点、发力点。”省长蒋超良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实现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我省生态环境总体优良,生态环境呈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而且可恢复性和保护程度较好。全省由东部长白山地、中部台地和西部草原共同组成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三大板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森林、草原、湿地与农田纵横交错分布,生态功能相互促进,发挥了良好的生态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是支撑发展的最大潜力。我省具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主要体现在:
长白山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吉林省长白山是“三江”发源地,对东北亚气候有很大影响,是国家自然遗产和人类重要的基因库,长白山区物种非常丰富,野生植物近2806种,长白山是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中部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我省中部地区位于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目前,我省黑土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和松嫩平原,包括长春、四平、松原、辽源和通化、延边的部分县市,共24个县市,总面积9.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0%。黑土地区域是我省粮食的主产区,有国家商品粮基地12个,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9.7%。
西部丰富的湿地资源对西部生态保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吉林省湿地分布比较广,共区划为72个湿地区,在调节我省气候、净化水体、调蓄水量、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省湿地生物多样性良好,有湿地野生植物112科253属613种,有野生动物30目59科297种。
西部草原是防止“三化”的重要生态防线。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白城、松原两市所属的10个县(市、区)及双辽、梨树、公主岭、农安的西北部。该片草原属平原草甸草原类,是该区物种资源丰富,尤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防止西部土地“三化”的重要生态屏障。
虽然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拥有独特的优势,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为活动影响的日益加大,一些自然保护区、矿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域不同程度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损害和破坏问题,已经成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要求,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自然保护区、矿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三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我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而造成当前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加快生态建设和修复为目标,认真梳理出了全省自然保护区、矿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三区”)等重点区域存在的7个方面问题:自然保护区植被破坏;涉区环境污染;涉区违法违规项目建设;人为活动干扰生态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区”内自然资源开发超限、超域、超额;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作为全省“三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内容。
为确保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收到实效,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吉林省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在全省部分重点区域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损害、污染和破坏问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 环保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