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专家建议:用云储存和大数据系统管好危化品

16.09.2015  16:32

    “8·12”事故发生月余之后,第六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滨海新区开幕。论坛也因事故的影响而取消了原定于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展览部分,在昨天进行的论坛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分享了关于事故教训的反思,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好的意见与建议。

  15日,第六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滨海新区开幕,本届论坛的年度主题为“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本届论坛着力探索如何在保持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流成功的经验,推动成果的分享,促进合作深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主论坛上,以“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发起,为实现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倡议绿色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思想和绿色共享,使居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在昨天下午的五场分论坛活动中,结合当前生态建设的关注热点,分别以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创新治理、城市矿山资源创新应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绿色金融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为主题,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展开研讨。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建议建立中国大学生态文明联盟  

  在主论坛上,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就大学教育与生态文明的主题进行了演讲。他在论坛中表示“今天生态危机已经不是一种可能,而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了”“我们要更好地反思天津怎么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安全、生态”。他建议通过生态论坛发起建立一个中国大学的生态文明联盟来共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研究,以此为基础在未来发布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和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培训基地,并且为大学生提供生态文明的实践基地。

  “除了科学技术之外大学的本质是从事教育的,我们在大学要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非常重要。”龚克认为,生态文明教育要具有渗透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南开大学试图通过一个生态文明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把环境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化学、数学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文理交融起来,形成一个多学科的框架来发展生态文明研究,研究院已于去年10月份正式成立。这个研究院的定位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基础理论与实施方略的学科集群式研究平台,同时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复合型高端人才交叉学科培养平台,还将成为直接服务于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新型智库,而且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当代生态文明社会宣传教育的基地和国际交流的中心。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  

   建议建立危险化学品云储存和大数据系统  

  昨天下午,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创新治理论坛上,市环保局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包景岭以“‘8·12’重大爆炸事故引起的次生环境污染应急管理给我们的几点启示”为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包景岭建议,以此次事故为契机,天津市应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危险化学品云储存和大数据系统;同时,建议尽快编制具有地方特点的环境应急法,并加快《天津市环境应急标准》的出台。

  在回顾总结的同时,包景岭对事故应急处理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目前全市此类企业数量大约为1000多家,单纯依靠专家以及环保人员的力量进行走访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包景岭建议,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危险化学品云储存和大数据系统,要求所涉及企业必须逐日如实填报本企业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运营的种类、数量等,便于安监、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各企业危险化学品情况。

  “以此次事故为契机,我希望能够尽快编制具有地方特点的环境应急法。”包景岭认为,环境应急法必须具有地方特点,能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急原则、应急程序、环境应急责任。包景岭还建议,依据事故类型,研究并发布适用于应对环境突发事故的排放标准。尽快出台《天津市环境应急标准》。针对事故发生后不同时段各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制定应急环境质量标准。

 

      来源:北方网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