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祥:千里之外扯不断的“血缘”

09.09.2016  17:35

  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让千里之外的陌生人重获新生;9年间,累计献血3600毫升,为一个个在生命线上挣扎的患者注入了生的希望……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王源祥用无私大爱创造了生命奇迹,也因为爱,让他的人生变得格外精彩。日前,王源祥被评为助人为乐长春好人标兵。

  昨日,记者在吉林体育学院见到了27岁的王源祥,一个憨厚、阳光的大男孩。王源祥小心翼翼地拿出了患者家属通过红十字会转给他的两封感谢信,信件牵出了他与素昧平生却血脉相连的“大哥”之间的一段缘分。

  “亲爱的弟弟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为从今天起,我爱人的身体里已经流淌着您捐献给他的干细胞,现在正源源不断地产生着新的血液,帮助他重建免疫系统……2011年10月13日。

  “亲爱的弟弟,请允许我仍像之前那样称呼‘您’,因为在我们心中您早已成为了我们家庭中的至亲成员。之前,正是因为您勇敢无私地为我丈夫捐献干细胞,使他成功地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如今,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他正逐步恢复健康……他的身体里流淌着您健康的血液,因为您我丈夫的生命得以延续,我们的家庭得以保持完整。谢谢您用自己的鲜血两次挽救我丈夫的生命……2013年5月6日。

  说起为同一人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王源祥用“”来形容。王源祥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辽宁省阜新市,他能献血和献造血干细胞,是受父母、爷爷的影响。“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收养了一个孤儿,他们用实际行动教育我,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尽力帮助,懂得回报社会。在我18岁生日前,爷爷把我叫到跟前,他说我马上就是成年人了,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儿给自己留下纪念,他建议我去献血。”就这样,2007年冬天王源祥第一次去血站捐了400毫升血液,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从那以后只要身体允许,王源祥就每半年献一次血,9年时间,累计献血3600毫升,他还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2011年8月,王源祥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与广东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他立即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随后他进行了配型等20余大项50余小项指标体检,最后悄悄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连父母也是在他做完捐献手术后才得知的消息。

  转眼到了2013年3月,那位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当省红十字会通知王源祥希望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没有犹豫。“要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家里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作为医生的表哥出于关心,也不同意我在这么短时间内二次捐献。但如果我不捐献,救不了患者的命,那么,第一次的捐献将没有任何意义,自己的身体可以慢慢恢复,但受捐者一刻也等不了。”王源祥告诉记者,“我能够挽救一条生命,这是缘分。如果以后有人需要,我还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王源祥就是这样一位非常有爱、乐于助人的人,他经常帮助身边的同学,还曾带领同学开展禁烟、节水、慰问敬老院等公益活动。2011年至今,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颁发的各项荣誉证书17本。本报记者 赵婉姝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