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一小步 民心一大步——记双辽市王奔镇王奔村“第一书记”隋军
“干部下乡,换上便装,挂职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进了村,我就是村里的一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做好驻村工作”。双辽市王奔镇王奔村“第一书记”隋军说。基层一根针,牵动千条线。作为“第一书记”,隋军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农民着想,用真情联系百姓,用实际行动解决民忧。
扎下身子 打牢基础
村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归根结底是基层党建工作没做好,这是隋军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达成的共识。
“第一书记”不是来取代村干部的,而是要把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隋军积极出谋划策,帮助村党支部书记从制度入手,加强基层党建。一是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二是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制度上墙,提高“两委”成员的民主意识;三是创新学习方式,通过上党课、集中学习、讨论等形式,给村干部带上“紧箍咒”。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如何让群众听支部的话,跟支部走,成为了隋军思考的问题。一有机会,他就协同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出去学习,开眼界、换思想,鼓励他们敢闯敢试;争取来的项目和资金,让村干部出面向群众宣布,带着村民们实施推进;对村里的大事,隋军也是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引导村干部按程序办理。一来二去,村干部的思路开阔了,腰杆硬了,说话好使了,工作更有底气,村民也有了主心骨。同时针对王奔村存在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薄弱、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隋军与村“两委”成员多次进行研究,最后制定了王奔村三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改变村容村貌,力争将王奔村建设成全镇脱贫致富示范村。
掏心窝子 为民办事
隋军到任之初,很多村民都认为干部下基层就是为了“镀金”,到农村工作也只是走走过场,普遍对他的到来不以为然,表现的漠不关心。如何消除群众的误解,成为他首先需要打破的坚冰。
“我们村属于集体经济贫困村,全村有229户贫困户,贫困人口442人,村里没有工业项目,更没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不够,经济作物少……”隋军谈起王奔村的情况如数家珍。农村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要想摸透村情,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走村串户。从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隋军就开始与群众打交道。他用一个多月时间,逐家走访,详细了解群众家庭状况,实地查看生活、生产设施情况,还经常和老百姓闲话家常,逐步了解他们所需、所求、所盼,遇到什么问题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就这样与村民逐渐熟络起来,结起了深厚感情。帮助患有心脏病的79岁老人刘志和、患有脑血栓的70岁老人杨福禄、患有小脑萎缩的73岁老人王少贵分别建起了40平方米的新家,解决贫困家庭住房难的问题。
隋军积极协调农业、财政、交通等相关部门,成功申报了王奔村文化大院项目。一年来,硬化村部路面1600平方米、购置路灯16盏、绿化苗木790株、维修路边沟2000延长米、路肩铺砖2000平方米、新修水泥路2.8公里,目前正在修建7.8公里田间砂石路。
创新点子 助力民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隋军明白村里百姓最缺的是技术,他们不怕出力流汗,之所以收入不高,主要是不懂经营,生产粗放。对此,隋军积极联系农业畜牧专家授课,组织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参培人员达到300余人次。
隋军找准定位,立足村情实际,引进了食用菌项目,引导村民与企业联合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王奔村已经与恒盛菌业公司达成协议。下步打算成立种植合作社,带动3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届时,食用菌项目还将与占地1.6公顷王奔村光伏发电项目有机结合,预计可铺设食用菌袋16万袋,每袋利润1.5元,每年春、秋两季收获,利润可达48万余元。“第一书记”隋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乡亲们趟出一条条脱贫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