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林:悟出技术 干在头里

08.05.2015  11:11

【悟出技术 干在头里——记吉林敖东延边药业公司机修工段长王会林】

记者王胜男

王会林在车间检修设备

4月29日上午,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取车间里,30多摄氏度的室温异常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蒸煮的中药味和隆隆的机器作业声。一位身穿长袖蓝色工作服的“老师傅”,正手把手地指导徒弟认真检修机器。这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只顾检查机器并不多言的“老师傅”,就是前一天刚刚在北京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机修工段长王会林。

全国劳动模范”、“省经济创新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州“优秀共产党员”、“省特等劳动模范”,今年49岁的王会林,获得的荣誉含金量都很高。他带领团队共安装制粒机、包衣机、烘干室、提取罐等大型设备32台,攻克6项技术难关,发现排除设备安全隐患10余起,所带领的设备机修工段,被公司命名“王会林工段”……

悟出来的过硬技术

一个好的机修工,不是看他能干多少活,而是他能否多想多琢磨,想办法解决难题,有些东西就得靠自己悟。”这是王会林在9年的维修工作中总结的经验。

2006年7月,王会林成为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机修工段的一员。初来乍到的他,总是工段内第一个上班的人。工作中,他认真观察工友们怎样干活,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刻苦钻研,在自己的勤学苦练和良好的“悟性”下,王会林很快便能独当一面,入厂当年便被公司任命为机修工段长。

入厂9年,王会林对待维修工作从来没有懈怠。“安装这一块你不亲自动手,根本积累不出经验。”他总是这样亲手安装、调试机器,并手把手教导徒弟。利用业余时间,他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CAD制图、设备吊装、安装等技术,这些技术就像一本“活字典”,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利用过硬的技术,王会林带领团队进行提取车间冷却循环水系统改造,每年节约成本23.82万元,改造项目荣获公司“技协成果一等奖”;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出蛋白废渣处理系统,为公司环保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结合口服液的生产情况,提出多条有关设备、设施改进建议,从而保证公司内首条口服液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顺利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历经20天研制出“人参蒸箱设备”,既保证了制药要求,又节省了资金……

脏活累活抢在前

王会林带了七八个徒弟,平时对工友、对徒弟都非常体贴,脏活、累活、危险的活都抢着干。“高空作业、吊装等工作危险性特别高,师傅总是认真指挥,危险的时候还亲自上阵。”王会林的徒弟李长彬对记者说。

2010年冬天,厂区消防管线崩裂。事态有多严重,王会林很清楚,并决定亲自下去抢修。他穿上了靴子,下到了两米多深的管道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漏水点。在他用专业套袖卡管道时,管道表面不允许有沙子、石子等杂质,于是他徒手清理管道表面,用手抠石子。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冬天,当他从管道爬上来的时候,靴子已经被水灌满,手已经冻得通红,但他依然坚持抢修完毕。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王会林从不多言辛苦。在他参加工作的20多年里,做过管道工、焊工、安装工、维修工,但都离不开对机器的“热爱”。他的一言一行,也激励了身边的同事。他经常组织“工段内部经验交流”,将提升业务技能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采用“导师带徒”、“技能比武”等多种方式,将日常工作中的重大设备故障处理过程及易出性故障、可预见性故障、假设性故障等情形进行罗列,并整理成文档形式发给各维修人员学习交流。许多高技能人才因此脱颖而出,涌现出许多不同层级的“技术标兵”。

记者手记:

有任务第一个冲在前面,有挑战第一个站出来担当,靠自己的勤奋和悟性,学得一手“”技术,靠自己灵活的双手和丰富的经验,多次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产值和效益。

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劳动者的形象,不多言、肯付出;这就是一个基层一线员工的精神,肯钻研、有担当。

劳动的热情见证着忠诚。王会林和这个时代所有埋头苦干在一线的劳动者一样,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以勤恳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谱写着伟大而精彩的劳动者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