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临储价格7年来首度下调 吉林农户持粮观望

08.01.2016  11:52

原标题:玉米临储价格7年来首度下调 吉林农户持粮观望企业收不上粮该咋办

2015年末我国调低了玉米收购价格,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调低玉米收购价格,这也结束了我国临储玉米价格连续七年上涨。

然而,2015年临储玉米价格的下调,却引发了市场的诸多反应,以及对于未来玉米临储政策的诸多猜测,那么临储玉米价格的下调对农民收益的影响有多大,未来政策走向又如何?

4晌地玉米少卖9000元

农民不敢卖也不赚钱

2015年12月24日,吉林省松原市伯都乡伯都村的种粮大户武军,刚刚把今年产的玉米全部脱粒储藏在了院子里的粮仓里,这几天,他常到村附近的国储库打听玉米收购价格和入库情况。武军去年种植了4晌地,总产量90000多斤,他说,按照目前的价格,比2014年要少卖9000多块钱。

打了没几天,玉米就掉价,就不敢卖了,目前来看,如果卖掉,赔是赔不上,因为我产量上去了,但就是不能挣那么多了,要一斤少卖1毛钱的话,一晌地20000斤,就少买2000块钱。”武军说。

早在2015年11月1日,国家就正式启动了今年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比往年同期提前了一个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规定,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为1元/斤,相比去年每斤下调0.12元。自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收购价首次下调。

在东北地区,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在25%左右,再去掉几分钱的脱粒和运输费,每斤卖到8角钱左右。武军开始还抱着惜售的心理,但从11月份等到现在,玉米价格没有一丝要涨的迹象,其实我开始寻思,干苞米多少还能涨点,干苞米怎么也得涨到9毛钱左右,现在看抓紧卖吧,怕过了年还要再赔。”武军的心有点慌了。

武军表示,当初选种玉米,是因单产高、旱涝保收,最重要的是有国家政策支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农民也确实受益于此。从2008年,吉林地区玉米临储收购价格0.75元/斤,最高上涨到去年的1.12元/斤。紧跟着玉米收购价上涨的是农民的种地成本。在吉林省各地区,土地租金连年上涨。数年前,在松原市伯都乡地块租金每垧7000元,今年租金已高至每垧万元左右。

伯都乡河西村种粮大户董振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是承包地最贵的一年,包地都9000元,一晌能打到22000斤,不过,加上旱再加上粮食掉价,刨去费用,能剩2000到3000元钱就不错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因玉米价格低,很多农民都不愿卖。

农民不愿卖 企业收不上

在松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总经理肖非告诉记者,因临储价格高,农民大都力争销到国库,不愿意卖给企业。

每年3月左右,企业很难在市场上买到玉米。”肖非说。

第四季度,吉林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实行补贴,企业每进购一吨玉米补贴250元。但即使这样,也很难让企业实现盈利。

这个政策一方面帮助我们企业短期实现了,在基本不亏现金的情况维持生产运营,另一方面,也有力地缓解了方便当地农民销售霉变超过2%以上的玉米销售问题,因为霉变超过2%以上的玉米是进不了临储的。”肖非说,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变化太快,很多远期的订单也不敢签。近3年企业累计亏损已达两个亿。

玉米临储量越大,深加工企业亏损得越多。”肖非说,2016年,吉林省是否继续补贴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也还未知。

肖非表示,希望国家能在短期内考虑出台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或相关的税收优惠。

东三省玉米临储库存压力大 十三五要探索农企充分融合的新型粮食流通模式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表示,目前,东三省玉米临储库库存压力巨大,单就吉林省而言,国储库玉米库存已高出常态3倍多。

再加上目前国内外玉米价格的巨大差价,中国玉米的价格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今年玉米价格的下调引发了玉米临储价格继续下调,甚至引发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预期和诸多猜测。

上游临储政策导致市场扭曲,下游工业用和饲料用玉米需求又得不到满足,临储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不久前,中央农村经济会议也提出要促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产品去库存。2014年国家已经启动棉花和大豆直补政策,玉米暂未启动,由于玉米直补政策涉及面过广,启动需要大豆和棉花两大品种先做好实验方可。”韩福春说。

目前要解决粮食结构性过剩矛盾的关键就是去库存。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政治账。“下一步要把我们的粮食找到出口,去库存。”韩福春说。所以,计划“十三五”期间,在收储方面,适应收储机制改革新形势,探索建立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托底收购、产销深度合作、农企充分融合的新型粮食流通模式。在深加工方面,争取国家对深加工企业补贴收购政策,鼓励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争取国家实施降价处理临储玉米政策,消化老库存。(记者 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