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村: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互赢”
“等到秋天来到我们爱国村不仅可以吃到李子、苹果等无公害水果,还可以欣赏到漫山盛开的鲜花。”正在水果采摘园里栽植果树的张大妈高兴地说到。
近年来,通化县大泉源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乡域内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实际,牢牢树立“工业强乡、农业立乡、旅游活乡”的工作总基调,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地捏合到一起,实现“互赢”。
位于该乡的爱国村是一个由满族、朝鲜族组成的少数民族村寨,该村民风淳朴、满朝文化浓厚,自然环境优美。多年来,该村缺少实体经济支撑,村集体经济基础不强,人们只能靠种大田来维持生计,人均收入偏低,2010年该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该乡党政班子通过大量地走访调研,结合爱国村实际,决定打造以爱国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邻村共同发展的乡村民俗特色旅游产业集群项目,拉动消费、创造脱贫致富岗位,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与贫困人口收入“互赢”,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2016年,该乡党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资金400万元、扶贫资金39.5万元,对爱国村进行美丽乡村特色建设。矗立在村口的牌楼已经竣工,牌楼高6.5米,宽8米,琉璃瓦楼面,镶嵌龙吻及雀替;对71户满族居民的门楼进行满族风情式改造,门楼全部采用仿古琉璃瓦建造;为使青年人理解和感受父辈那个年代的青春年华,还原知青年代的生活环境,修建了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知青点”;为使满朝文化延绵不断,修建一处占地300平方米的民俗展览馆;全部采用木质结构的乡村大舞台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时常会有朝鲜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在此载歌载舞,到了秋季,舞台周围的稻田随着秋风不断地涌动着;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的文化墙一直延绵到村的尽头,墙面上绘有孝老爱亲、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廉政文化等内容,使人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熏陶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民风。
今年,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入股、贫困户出工等方式在村部后面的坡地上重点打造了一个占地80亩的无公害水果采摘园和40亩地的花海建设项目,目前果树已全部栽植完成;完成5户具有接待能力的满朝特色民宿;同时,对村部前面的山坡进行人工改造、造型,用于开发雪上娱乐项目,重点打造马拉爬犁、蒙古包等特色项目建设。
待今年项目建设完成后,来到爱国村不仅可以体会到父辈们“知青年代”的生活环境、了解满朝文化历史、体验特色农家乐,还可以欣赏花海带来的美景以及冰雪项目带来的刺激。届时,年接待游客预计可达8000人次以上,拉动消费300万元以上,将直接带动爱国村及邻村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的发展壮大,真正实现村集体与贫困人口“互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