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士和书法大家——松毓

05.02.2015  12:05

松毓,字秀涛,别号松阳馆主、松阳主人、松阳山人,晚期书作常落款为息翁、秀翁。生于1863年,1929年逝世,满族镶蓝旗,姓赫舍里氏,是吉林近代史上知名的爱国绅士。他思想进步、观念开明,务实业重教育,热心公益;他深明大义,刚正不阿,面对列强不畏缩不屈服;他学养深厚,书法成就极高,其书名重一时,为清末民初东北书法的代表人物。

 

松毓像

 

 

旧时吉林城沿江大马路,片中西式洋楼曾为松毓故居,摄于1940年。

 

 

松毓书法传世珍品

 

  三年前我搬家到吉林城西温德河畔,每当看着晨光夕照中四季变幻的小白山,听着潺潺汇入松花江的温德河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便油然而生。让我常常思索在这广袤的白山松水之间,在这块人杰地灵的龙兴之地,留下了多少名士风流。一次我收拾书柜,偶然翻阅《吉林水师营》丛书,目光触及一位150多年前出生于温德河畔的名士——松毓。

 

  松毓,字秀涛,别号松阳馆主、松阳主人、松阳山人,晚期书作常落款为息翁、秀翁。生于1863年,1929年逝世,满族镶蓝旗,姓赫舍里氏,是吉林近代史上知名的爱国绅士。他思想进步、观念开明,务实业重教育,热心公益;他深明大义,刚正不阿,面对列强不畏缩不屈服;他学养深厚,书法成就极高,其书名重一时,为清末民初东北书法的代表人物。

 

   胸怀大志、爱国爱乡,积极投身救国兴邦之大业

 

  松公幼年丧父,立志苦读,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之思想,推动他考取功名来报效国家,青年时即考得秀才,曾担任黑龙江绥兰海兵备道,为花翎二品衔吉林特用道。早在20世纪初期,松毓曾抱着实业救国的宏图大志努力创办了多项实业,率先开办老爷岭林场,创办吉林城第一家电灯厂、自来水厂、砖厂等,发展民族经济,富强吉林城邦。然而,时势的变革,让他渐渐看清,已至暮年的大清王朝难以维系这欲倾之大厦,面对列强的瓜分,他逐渐对腐朽的清政府失去了信心,投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组建吉林地方自治会,任会长。次年创办《自治报》和“自治研究所”,并组织成立吉林省商务总会。其间,松毓远赴日本“考察新政,藉广见闻”,到国内各省学习交流,寻找救国兴邦之路。武昌起义爆发后,任奉天联合急进会吉林分会会长,曾致函孙中山,吁请革命政府出师北伐,以“救东省之火热水深”,并表示他本人愿为革命胜利奋斗到底。1912年,北伐军进军东北,松毓深受鼓舞并全力支持。他曾一次捐出二十根金条和大量武器支持北伐军。孙中山改组同盟会后,松毓追随其加入国民党,与张继、沈秉堃、褚辅成、于右任、马君武、谭延闿、张琴等一起被推举为参议。由于积极支持和投身革命,松毓受到了革命者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孙中山称他为“率一族人参加民族革命于旗下的满族豪杰”。在这场历史变革中,松公成为东三省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民主革命家。后因年事日高退出政界,专修于书法艺术。松公极为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支持爱国活动。他倡导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积极捐资创办了竞权女子学院和毓文中学。还创办了《公民报》(今《吉林日报》前身),大力宣传民主救国思想。1907年,组建省立女子师范学堂,亲任学堂监督,并捐资兴建了学堂新楼,为提高年青一代文化素质作出了贡献,也为大批文人学者交流创造了条件,他经常同首任校长王文珊、吉林“三杰”之一成多禄一起研究教育,探讨书法、绘画和诗词创作,著名爱国者和革命者谢雨天、穆木天、王希天、王朴山、孙宗尧等都得到他的教诲和资助。早期共产党员马骏对松公的爱国之心和改革精神十分敬佩,认为松公是成就革命的重要力量,松公更认为马骏 “人才难得”,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两人遂成为知己。

 

   丹心耿耿、勇于担当,彰显责任名士之高尚品格

 

  松公的爱国之情,终生不渝,颇值得一书。东北地区一直以来是日俄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面对列强瓜分我国土之野心,松毓不畏强权,勇于担当,发出了爱国保境之呐喊,率一乡民众为反帝反侵略作出了坚决地斗争。

 

  针对日俄对民族实业的蚕食,他号召广大爱国绅士自觉抵制外国势力,集资建立吉新机器造砖有限公司,专收华股,不收洋股,成为吉林省利用近代机器制砖之始,也成为当时吉林民族工业振兴的典范。这些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东北的侵略进程。他还组织编制《中韩国界历史志》、《中韩国界历史地图》,为保护边境国土作出了贡献。他领导自治会组织吉林人民开展多次反帝民主运动,其中尤以要求“速开国会”运动和保路运动最为突出。为争取民主权利,拯救东北的危亡,自治会以吉林省咨议局的名义派代表赴京请愿“泣血上言”,指出“东省危亡,悬于眉睫”,“非即行召开国会,无以补救危亡”。

 

  这一运动在东北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1907年4月,日本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筑路计划,并在北京签订《新奉、吉长铁路协约》,还提出索取吉会(吉林至朝鲜会宁)的铁路筑路权,激起吉林人民更大的反帝保路浪潮。其间,松毓担任“吉林公民保路会”会长和“吉林商务总会”总理,协调两个组织相互配合抵制日本的侵略,体现出吉林人民“固宁为死,争做中国之鬼魂,亦不苟活,供外人之奴隶”的民族气节。这两场运动极大地唤醒了吉林人民的爱国意识。

 

  正因如此,反动势力与清政府的保守派视松毓与自治会为洪水猛兽,1909年3月,保守势力以“把持学务,破坏政权”的罪名将松毓参奏革职,自治会也被变相解散。残酷的事实使他彻底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从一位维新派变成了革命者。武昌起义爆发后,坚决站定革命立场,面对反动势力的强大打压,努力联合吉林各界进步人士,宣传吉林独立,与反动势力进行了勇敢斗争。反动势力以高官厚禄诱惑,松毓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他以德才立身的君子之操,如松兰之馨,可为后人楷模。

 

   涵养丰富,自成风貌,书法造诣名重当时

 

  松公博学多闻,学富五车,不仅是一位爱国人士,也是一位书法巨匠,是清末民初书法代表人物。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熟读经史,通晓诗律。“弱冠搦管,挥洒自如,初具气象,乡贤称之”。

 

  松毓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 细品其书风可以看出,松公书法在颜(真卿)字风格基础上,取苏(东坡)书之丰腴,黄(庭坚)书之逸气,赵(孟頫)书之淑美,董(其昌)书之清雅, 可谓“吸诸家书法之精髓,得古人超凡之灵气” ,形成了自己的风貌。形美而神足,外柔而内刚,娇美而不俗媚,含蓄而偶见锋芒。其楷书方正平和、含颜寓柳,翰不虚动、法度森严,笔画饱满、结字端庄、章法清朗,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行书取法二王,有《聖教序》之笔意,气韵生动、纯熟娴雅,其笔画外柔内骨,其用笔干净利索,整体感觉疏朗、匀称、平稳,在静谧、安详、平和之中蕴含着勃然欲发的生机,艺术水准极高。松公收藏极丰,交流甚广,史料记载:松毓临江而建的私宅外楼,是当时吉林城引入欧式建筑理念最为时尚的建筑,号称“松江第一楼”。窗含朱雀山远景,门泊松花江舟船,且有天下名厨主灶,菜品名传东北。此楼亦是松公与名士雅集之所,经常与当时政要、商贾、名人雅士共赏精品书画、文物古董,亦吟诗歌咏、探讨书艺,留下了很多故事。

 

  当年祖孙扬威敌寇惊的关东金王“韩边外”曾专门登门拜访,与松毓结成忘年之交。

 

  在当时,松毓的书法已负盛名,东三省乃至全国名士多有索请,东瀛之贤者亦为收藏先生作品而感荣幸。吉林城匾额希天医院、江源永、会源烧锅、景合会等都出于松公之手。松公所藏珍品后因历史劫难,多已化为虚无,本人书法目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吉林市博物馆均有收藏,亦有作品流传于民间,为藏家视为珍宝。

 

  龙兴之地,人才辈出。秀涛先生时值乱世、白云苍狗,能在险境之中进退有据,不失气节,以名士重望,饱学之身,审时度势,善始善终,实属不易。而今,逝者远去,墨韵长存,秀涛先生无疑已成为乡贤名士之佼佼者也。如今吉林市已成为全国书法名城。松公书法大家之名在新时期文化传承中亦将更为响亮,他的一幅幅珍贵书法精品还将继续讲述着这位名士的风流与才情。

 

  让我们想起和记住这位爱国名士和书法大家——松毓。(牛成)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