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记录2015·社会
2015年6月,江西婺源梅林村80多岁的汪奶奶通过农村远程自助柜员机,在村里领取养老金。 |
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贫困户周爱莲在采摘有机脐橙。 |
江苏省洪泽县的杨斌夫妇和两个孩子在一起。去年,杨斌夫妇受益于“单独二孩”政策,迎来二女儿的出生。 |
12月8日,合肥市一环内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合肥铁路南站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回迁安置,1600余户搬迁居民将喜迁新居。 |
8月7日,乘务员在南航CZ3120航班上服务。今年初,国内民航放开相邻省份间的短途航线旅客票价,并对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航线票价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 |
北京市民李艳艳通过滴滴出行APP乘坐张星一的顺风车。 |
收入增长
百姓分享发展成果
【镜头】
“老爸老妈的养老金都涨了,我的工资也涨了不少,‘收入跑赢GDP’不是传说。”北京职员袁博正在策划春节的出境游。
袁博的父母都是内蒙古退休职工。这几年,养老金连续上调,两人月收入合起来已超过6000元。钱包渐鼓、身体硬朗,老两口爱上了旅游。东方明珠、西子湖畔、天涯海角,一张张留影记录下他们的笑容。眼下,他们正期待着平生头一回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GDP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没有放缓。今年前三季度,7.7%的居民收入增速,不仅数倍于CPI涨幅,也高于同期的财政收入增速和GDP增速。
“居民收入跑赢CPI不难,能否跑赢GDP、跑赢财政收入才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新常态下,GDP减速、收入提速,这是一个好势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就业稳中向好,带动收入增加。今年以来,就业稳定、劳动力市场岗位略多于求职者的状况延续,促使企业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招聘合适的员工,带来工资水平的稳定上升。前三季度,外出务工人员月均收入突破3000元。创新创业进入黄金时代,前三季度平均每8分钟就有一家企业诞生,引领就业和收入“节节高”。
改革持续推进,低收入者增收力度加大。收入分配改革“提低、扩中、调高”等一系列措施逐步落实。
截至9月底,全国有21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3.3%。养老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一”连调,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200多元。全国1.46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2015年首次上调,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多数省份在全国标准之上增加了基础养老金,提高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超过100元。
钱袋子鼓了,花钱更有底气,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精彩。
(本报记者 白天亮)
精准扶贫
瞄准穷根精准滴灌
【镜头】
“住进了移民新村,这穷日子算是过到头了。” 坐在装修一新的客厅里,江西于都县罗坳镇贫困农民陈佛生笑着说道。
老陈原来住在山上的古嶂旧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2015年春节前,96户古嶂村民喜迁大桥移民新村。陈佛生的儿子在新房里成了亲,老陈家双喜临门。县里在移民新居屋顶整村推进发展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每年能给老陈家带来5000多元收益。儿子和儿媳接受培训后顺利地在县城的电子厂找到了工作,小夫妻一月能挣5000元。
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贫困县全部要脱贫摘帽。今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签订责任状。
一系列创新机制相继出炉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添动力增效率。中组部、扶贫办印发意见,明确贫困县主要考核扶贫工作。为引导贫困地区凝心聚力主抓扶贫,贫困县约束机制明令禁止“穷县富衙”“戴帽炫富”等行为。贫困退出机制也做出顶层设计: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逐户销号,脱贫到人,严格评估……
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和科学方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我国贫困山乡播种扎根。目前全国共识别确定12.8万个贫困村,8900万贫困人口完成建档立卡,扶贫开发迎来精准管理的“大数据时代”。
为力争精准识别,各地阳光操作,组织各级督查,开展“回头看”,挤出“水分”。找准贫困户后,每个村派驻工作队,每个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精准扶贫的“管道”基本铺设完毕。
目标找准,管道畅通,各地因人因地采取多渠道多样化脱贫举措,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工程,更多“扶贫活水”瞄准穷根精准滴灌。2015年全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实现在望。
(本报记者 顾仲阳)
全面两孩
改善人口社会结构
【镜头】
听说放开全面两孩,广州的周女士乐坏了。周女士儿子已经6岁,她特别想再要一个孩子,让孩子有个伴。但是她又很担心,自己34岁了,属于高龄产妇,怀孕、产检会不会很麻烦?能不能优生优育?孩子生出来后,还要不要再请一个保姆,到那时保姆好不好找,贵不贵?全面两孩的产假能不能长点?像周女士一样,不少家庭正在期待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实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两孩政策。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决定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调整生育政策的背后,是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减弱,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全面两孩政策是在科学研判人口发展态势、总结单独两孩政策实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说。
经测算,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可生育两孩的目标人群约9000万。预计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出生人口明显增加,生育水平有所回升。全国人口总量增幅不大,峰值延后两年左右,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
生育政策调整将给人口和社会结构带来变化:到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
长期来看,政策调整将降低人口抚养比,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由于新出生人口主要在城市,人们生男生女观念较淡,有利于降低性别比,维持家庭养老等功能。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国家卫计委透露,将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
(本报记者 李红梅)
棚改危改
城里乡下安居梦圆
【镜头】
“终于等来了棚改。有了货币补贴,还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商品房,太满意了!”77岁的长沙居民张范培,从开福寺路的老房搬进了88平方米的富湘园商品房,“买了这套二手房还剩下13万元,做点小装修,添置家具家电,都不用愁。”
2015年,包括棚改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力度继续加大。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开工740万套(其中各类棚改58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截至11月底,开工量与建成量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住房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一些存量商品房也通过货币安置的方式转化为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内的安置房。
“货币化安置既有利于减轻楼市库存压力,也可以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居住需求,避免住职分离的不便,还可以让居民享受更好的物业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开始,各地住房部门根据当地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一是政府搭建平台,居民与开发企业直接对接选房;二是政府从开发商那里购买合适的商品房作为安置住房;三是老百姓拿到钱自主选择。据介绍,明年棚改中货币化安置的比例还将提高。
城里的住房困难问题在逐步解决,农村的危房改造也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自2008年中央支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以来,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累计下达补助资金1192亿元,使1565万贫困农户告别危房,住上安全房。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预算安排315亿元以上,比上年增加85亿元,支持扩大100万户改造规模。
(本报记者 陆娅楠)
价格改革
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镜头】
喜欢用一部手机搞定所有事的“90”后消费者景小姐最有感触的就是电信资费领域的价格改革了。“4G套餐真的越来越便宜了,以前2G流量的4G套餐每月要100多元,后来一路降到了70元,最近我发现马上就会有50元/2G的新套餐推出了。”
2015年,价格改革全面提速,老百姓实实在在从中受益。
3月,被誉为“啃硬骨头”的电价改革拉开帷幕,围绕“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总思路,相关的配套文件逐步亮相。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也从深圳启动,扩大至蒙西、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改革后,深圳输配电价每千瓦时较上年下降1.23分,传导至销售电价端,商业电价平均降价幅度为每千瓦时8.43分。截至12月份,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已在除西藏、新疆之外的省份建立,阶梯水价制度已在除青海、西藏外的省份建立。
医药价格改革牵动人心。今年6月,国家取消了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药品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放开了,虽然出现部分低价药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但一些过去不好买的低价药更容易买到,部分从前价格较高的药品降价,药品价格总体平稳。
价格改革的“顶层设计”最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今年10月出台,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停车收费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等与百姓生活相关领域的价格改革给出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减少政府定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公用事业等价格改革的稳妥推进,体现了对民生的保障。”
(本报记者 李心萍)
分享经济
整合资源便利生活
【镜头】
“自从今年用惯了顺风车,我很少再坐地铁、出租了。”家住北京通州、在国贸上班的“白领”徐伟向记者谈起不同出行方式的优劣:地铁人太多,有时上车西装笔挺,下车就皱皱巴巴了;打车又太贵,平时六七十元,遇上高峰得上百;顺风车一般是一口价,20—25元,堵车也不加价,舒适又不贵。
半年“拼车”下来,徐伟结识了不少小区附近的顺风车主,“猴年春节,我还会用滴滴的‘跨城拼车’,坐顺风车回老家过年!”
“12月10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后,3小时内顺风车订单比前一天增加了93.5%。”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说。今年6月1日上线后,滴滴顺风车已覆盖338个城市,550万注册车主、840万乘客加入其中,日订单峰值223万单。
顺风车发展如此迅猛,正因它能“多方共赢”:既能降低消费者用车成本,又能让私家车主赚些零花钱,还能节约道路资源、降低污染排放。
交通出行、房屋租赁、家政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分享经济正渗入更多领域,呈快速发展态势: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等短租房平台充分挖掘了闲置房源的潜力,为出游者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公寓民宿,不少房东房客还成了朋友;回家吃饭、爱大厨等厨师上门服务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私人订制”的大餐,邻里之间也可共享可口饭菜。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在论述“坚持创新发展”中提出要发展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魅力为何如此巨大?“它将零散的社会资源通过互联网集中,盘活了存量资源,提高了利用率;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让供求双方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质量。”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如是评价。
今年“世界厕所日”当日,滴滴出行推出一项新功能——“帮司机找厕所”公益服务,商店银行餐馆可自愿加入平台提供服务,司机则可随时查看附近厕所。哈,多么富有想象力!分享经济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
(本报记者 刘志强)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