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金”猖獗监管未实现零容忍 非法比合法的多

07.04.2015  15:38

  

  福建省证监局日前披露,湖南维财贵金属交易所因涉嫌非法经营期货交易,令全国近4万名投资者面临本金不保。作为近年“境内非法炒金第一案”,“维财金”采取高杠杆投资,成交额达到6003亿元,部分投资者民事维权至今困难重重。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涉案规模骇人的“维财金”只是地下炒金市场中的一个侧影。从近年非法成交金额达239亿元的上海“联泰黄金投资案”,到浙江等地涉案金额580余亿元的“世纪黄金投资案”,随着国内贵金属投资市场发展,地方性的“非法炒金”交易所日益坐大。经历多年整顿,为害多年的地下炒金欺诈却屡屡掀起波澜。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黑平台猖獗“非法市场比合法市场多得多

  福建省证监局介绍,仅在福建一省,“湖南维财贵金属交易所”旗下代理商交易额就达到近600亿元,受害群众5000余人。而这家“忽悠”了全国39084名客户的交易所,却是从经营资质到投资方式均违法违规的“三无”公司。上海一家合法黄金交易机构国际业务负责人说:“现在国内的贵金属投资中,非法市场的数量比合法市场还要多,而且多得多。

  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工商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早在2010年2月成立时,湖南维财贵金属交易所未经金融监管部门审批,仅被许可销售“贵金属(黄金除外),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也就是说,其本应作为非黄金贵金属如银饰、工艺品的实物经销公司。”知情人士表示,这家“交易所”的经营资质“甚至还不如一家金店”。

  然而,这家从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期货业务许可证的公司,却经营着杠杆率远超国内合法期货的“投资产品”:在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的“2014年晋刑初字第428号”判决书中,“维财金”的法定代表人楚维证言,其公司依靠租用上海富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宗贵金属订立转让系统”,建立了一家黄金电子交易平台。

  “维财金”究竟是什么样的投资产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取的一份《“维财金”交易手册》中规定,“维财金”通过类似炒股、炒期货的交易软件销售,通过代理签约后,客户可像买卖股票一样,从行情涨跌赚取差价,交易所和代理公司则按交易量收取佣金。同时,如果客户账户保证金低于30%,系统就会按时价强行平仓,除非客户补仓。

  但在实际中,这一交易方式却让“黑平台”大赚佣金、消费者频频巨亏。

  例如,通过不少学历、资质均模糊不清的炒金“老师”喊单,是维财金众多代理与投资者接触并“下套”的主要方式。41岁的浙江衢州籍投资者黄先生介绍,自己先后投入13万元购买“维财金”,“大多数都是跟着公司介绍的老师炒,这些所谓‘老师’是一些自称‘懂金融’的80后、90后”。然而,其中一次在“短短10天里,就亏掉12万多,账户只剩下7千多元”。

  据办案人员介绍,一些炒金“黑平台”在交易软件的设计中,通过技术手段操纵价格,导致客户频繁交易,产生高额手续费“自肥”,甚至“金价上涨时你卖不出,亏损时系统却帮你自动下单”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此外,“维财金”交易系统中的所谓金价也与国际黄金交易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客户频繁交易,产生高额手续费,甚至爆仓亏损。“这样一家注册资本2000万的公司在被公安部挂牌督办查处前,在全国发展从事非法期货交易,公安机关侦结的非法成交额达6003亿多元。”相关办案人员介绍。

  事实上,早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下发的通知已经明确,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或同意的开展黄金交易的交易所,任何地方、机构或个人均不得另设立黄金交易所(交易中心)。“但实际情况中,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国内的贵金属投资中,非法市场的数量比合法市场还要多,而且多得多。”上海一家合法黄金交易机构国际业务负责人说。

  传销式推广雇年轻女性推销“金融梦

  据了解,一些所谓的“交易所”发展的代理遍布全国,在这些代理中,很多“老师”“顾问”,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往往是“外形条件不错的年轻女性”。没有金融业务资质的他们穿上西装革履,被要求向客户推销“金融梦”。

  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境内从事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但例如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东北亚交易所”等地方性交易市场,都曾经或仍在经营黄金等“类期货”交易。

  其中,一些处于模糊地带的“交易所”发展的代理遍布全国,他们普遍采取“软件商服务+传销式推广”的手法开路,靠电话销售乃至骚扰电话发展客户。《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维财金平台自身就主要负责发展省级代理商,约定以交易手续费的30%盈利。

  而所谓的“交易所”发展省级代理,省级代理发展一批市级代理,市级代理再发展一大批县区级经销店加盟,对外号称“实体经营”。

  福建省证监局数据显示,仅仅在福建省,自2011年4月以来,“维财金”就发展了8家市级、17家县级、92家普通会员单位,每家收取3万至10万元不等加盟费,被认定为“非法经营数额特别巨大”。

  长三角一位曾经从事“地下炒伦敦金”的投资者说,在这些代理中,很多所谓“老师”“顾问”,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往往是“外形条件不错的年轻女性”。代理非法炒金的机构也位于城市繁华地段,门店模仿银行、券商等装修,还设有开户叫号机等——在这些装修精致的门店内,没有金融业务资质的年轻人穿上西装革履,被要求向客户推销“金融梦”。

  然而,仅仅在福建省,监管部门通过深挖“维财金”全案,连带破获非法经营案40起,捣毁经营窝点40个,抓获涉案人员135名,依法刑事拘留、逮捕或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49名,查封涉案银行账户25个,一些自称并不了解金融法律知识的个人代理也“无意中”踏上了违法违规之路。

  “部分贵金属交易平台利用从业人员和投资者对期货合约交易知识的不熟悉,甚至利用中国老百姓黄金保值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赚取佣金。”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说。

  软件商“技术支持”不足千元就能开交易所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发展庞大的代理网络,非法炒金能够迅速蔓延,还少不了“技术手段”的支持。一些软件公司专门负责向炒金公司、交易平台提供租用服务器、设计交易软件、监控盘面交易的“一条龙服务”,租金最低的不到千元/月。

  “从国际惯例来看,在交易所或者说电子化交易平台的规则设计中,交易系统、交易软件的稳定性普遍受到重视。这方面的技术投入一般企业承受不了。”天津某产权交易所交易部门负责人说,以目前的股票市场为例,交易所只负责规则设计,商业银行和券商托管账户资金,结算公司负责结算。“目的就是分散成本和风险。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庞大的地下炒金网络背后,也活跃着不少软件技术公司,他们为炒金“黑平台”的违法经营有效降低了“技术成本”。在福建省三明市法院的判决书中,上海富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员工证人姚某证言,“维财金”向其公司购买大宗商品交易系统软件,并证实该软件具有期货交易软件的标准合约、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制度等特点。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期货软件商自称“中立平台”,实质上却在地下炒金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地下炒贵金属普遍采用国外MetaQuotes公司的“MT4”软件系统,尽管向投资者宣称“软件成熟,不存在猫腻”,但由于这些交易软件代码早已开源,不乏国内软件公司为炒金平台定制、修改,其中往往有大量被称为“滑点”的后台操纵设定。

  不仅如此,近年来,还有软件公司专门负责向炒金公司、交易平台提供租用服务器、设计交易软件、监控盘面交易的“一条龙服务”,租金最低的不到千元/月。“全国合法的期货和大宗交易所就那么几家,怎么可能不知道是违法的?”上海徐汇区一家金融软件公司负责人透露,这类接“黑活”的软件企业多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然而,即使是炒金平台事发被认定为非法经营或非法集资,一些软件公司却自称是“中立平台”未受到处罚。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亟待引起人民银行分支行、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重视。

  “事实上,一些作案手法都不是维财金自己的‘独创’,而是多年来的市场乱象。”国内黄金专家刘山恩认为,上述黄金电子化交易的最大问题在于背后并没有“实金”,只是为了投资,交易者不想交割,交易平台也没有能力交割,投资者其实就是花大钱玩“虚拟盘”。

  监管不力“金融监管并未落实零容忍

  据了解,按五部委《关于加强黄金交易所或从事黄金交易平台管理的通知》及国务院相关规定,目前多数地方交易平台自称“交易所”是不被容许的,也是不能开设的。但一些业内人士透露,“金融监管并未落实零容忍。

  例如,非法炒金公司往往对外称“有限公司”,对内部和已投资客户仍自称“交易所”。又如,一家名为“广东汇金贵金属交易所”的炒金公司,被查处前自称“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政府发文组建,实行自律性管理法人的公司制交易所”。但记者向主管部门核实得知,这实际上是一家注册资本仅150万元的私人投资公司,没有任何金融业务资质。

  相关办案人员介绍,湖南维财贵金属“交易所”对外宣传,其曾提供的“黄金电子交易”是经湖南省政府批准,交易资金是工商银行第三方托管。但警方通过公安、证监部门了解到,其所声称的“湖南省政府批准”、“国家工商局备案”纯属子虚乌有,“资金由工商银行第三方托管”也仅仅是与工商银行建立银商转账关系,并未有任何交易托管关系。

  部分自称投资“维财金”的受害者表示,截至目前,与案件相关的投资者民事索赔仍在进行。“受害者中有的是亏光了一辈子积蓄,有的是养老钱,有的是看病的钱,有的是借贷来的钱。因被诈骗有家不能归,妻离子散的不在少数。”福建一位非法炒金投资者说。

  许峰等法律人士认为,从一系列案例来看,“地下炒金”多年来在我国蔓延,从最初从港澳台地区的违规“伦敦金”“香港金”传入,到国内各路炒金公司涌现,背后是金融消费者知识长期低下、权益保护迟滞的现象。

  “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多年后,关于贵金属投资的投诉依然居高不下,客观上表明规范需要常态化。”东南沿海某省证监部门一位负责人建议,随着机构改革提速,清理整顿交易场所亟待明确监管原则,“特别是实质经营金融期货业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仍在‘粗放发展’。

  有专家表示,事实上,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地下炒金”为幌子的欺诈投资,就曾落得“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投资者不可轻信种种高保证金贵金属交易、境外贵金属交易公司。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宗新建议,对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非法炒金公司,还可追究欺诈交易软件商、托管银行乃至其广告宣传平台的连带责任。

  “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需要看到,很多所谓的贵金属交易所是资不抵债经营,不以交割为目的,以金融政绩、服务招商的幌子忽悠地方开设,但其实违背了国家发展现货交易的本意,还存在极大的社会隐患。”中国人民银行旗下一家合法黄金交易机构负责人说。(杜放 黄鹏飞)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