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风”情

09.11.2015  23:33
 

近年来,白城市以优化能源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突出风电的开发利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完善,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及富余电力的就地消纳,加速了白城作为能源产业基地的崛起。 图为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风车叶片生产基地一角。 记者 丁研 摄

白城风大。

一下车,寒风裹挟着秋雨,冻得记者打了个哆嗦。

然而,通榆县新华300MW风电场的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迎着风雨,架线、敷线、安装设备、平整土地……100多名工人裤脚上沾满了泥水、头上渗着汗水,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是‘百日会战’的关键,趁着没上冻,赶工期、抢进度,要在12月10日并网发电。” 通榆县委副书记刘振兴向记者介绍。

不仅仅是一个风电项目,打造吉林省西部重要能源基地,白城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新能源产业是白城市后来居上的支柱产业,而新能源产业的支柱非风电产业莫属。

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白城的是,白城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没有白城的“”,全国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就不会有吉林省的一席之地。

忆往昔:白城风电起步早,创造了多个我省风电发展史的“全省第一”。看今朝:白城“”华正茂——华能、大唐、国电等17户电力龙头企业相继抢滩登陆;银色风车在八百里瀚海迎风转动;截至2014年末,白城市风电并网装机293.5万千瓦,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

随着采访的深入,翻阅16年风电发展史,白城用“”之深清晰呈现。

”情:矢志不渝,咬住“集群”不放松

没有煤、没有油,找块儿石头都发愁。”白城人戏谑的话语道出了资源匮乏的无奈。

季季风沙大,连年洪水发。没有资源,逼得白城人从“灾害”下手,变“”为“”。他们向洪水要项目,跟大风要产业:河湖连通工程,西部美景惹人醉;发展风电产业,紧紧抓住大风刮来的钱。

好不容易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白城把风电产业当成“眼珠子”、“心尖子”,满怀深情,举全市之力,一心扑在发展风电产业上。

昔日大风吹跑驴。白城发展风电产业得天独厚,以通榆县以例,40米空中,每秒风速6.8米,65米高空,每秒风速7.8米。发展风电,让大风刮来了资源,刮来了产业,刮来了财富。

1999年,白城首个风电场在通榆县建成,是当时东北地区第一个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标志着吉林风电发展大幕开启;2005年,华能洮北青山风电场是全国第一个一次性并网5万千瓦的风电场;通榆团结风电场,全国第一批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洮南向阳风电场,全国第一个规划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洮南“弃风”供暖项目,全国第一个清洁能源供暖试点……一时间,白城风电遍地开花。

蓝天和绿草间,一个个白色的风车缓缓转动,转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的桂冠。仅仅镇赉一个县就有400平方公里适宜建风电场。2008年开始,该县先后建设了马力、黑鱼泡、万宝山等多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在210万千瓦以上,不仅抓住了大风,还留住了阳光。镇赉县太阳能资源丰富,总投资48799.12万元的中节能49.8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镇赉安家落户。

从无到有,白城风电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从有到强,白城遭遇了“拦路虎”——“弃风”、“窝电”。

拦路虎”因何而起?白城市能源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晓波告诉记者,电力输送通道不畅、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电源结构不合理、外部市场消纳能力减小等原因,致使白城“弃风”严重。宝贵的风资源浪费了,动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桎梏了白城打造支柱产业的步伐。

不仅如此,白城还陷入了“包围圈”。长岭风电、内蒙古风电、大庆风电、双辽风电将白城团团围住。经济欠发达,发了电没人要,观望、退缩,一时间,“弃风”、“窝电”成了白城风电做大做强的“死结”。

”情:破解瓶颈,迎来发展又一春

新华300兆瓦风电场建设现场,220千伏母线已经安装完成,母线从6个竖起的巨型叉子上向远处延伸。它们去哪儿?500千伏变电站,那是一个“秘密基地。

记者一探究竟。

才下午4点半,天就擦黑儿了,荒原上风格外大。野外架完电线,工人们坐着工程车离开了。记者抬头看去,铁塔架着的高压线,像一根根琴弦,穿越瀚海向东无限延伸。

顺着“琴弦”的指引,记者又来到瞻榆风电场,4个45米高的架构上面都安装了避雷针。高高的架构、一排排铁塔、一条条高压线,这个项目终于“见亮儿”了。

难!太难啦!!这是记者在500千伏变电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个500千伏变电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奇胎’,可以称作是‘变电站合作社’。”刘振兴风趣地说。但千难、万难也得排除困难建起来,因为这是打破风电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点。

用“奇胎”打败“拦路虎”。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风机发出的电只有960伏,到箱式变电站升压到35千伏,经过220千伏站,通过220千伏线送到500千伏变电站,也就是到了这个“奇胎”这里,只有电压升到500千伏之后,才能达到少浪费、少流失的输送标准,通过高压线送到梨树县后,并入国家电网,至此,白城风电才能冲出重围,打通外送通道。

说它是“奇胎”,是因为这座变电站是由包括央企、民企、名企在内的9家公司联合投资的,所有在通榆建风电厂的企业全员参与,风险共担、共同受益。

这是能否实现风电产业绝地反击的关键一役。

为了这个项目,通榆县成立了推进组,专题研讨会、项目推进会、现场调度会……问题一个个破解,进度一点点推进。

10月27日,记者采访这天,正赶上通榆县召开风电产业推进会,定任务、要“口供”,倒排工期,挨个企业过筛子……

坚守,用“”以专,让白城风电冲出重围,迎来发展又一春。

”情:由此及彼,拉长产业新链条

6个银白色的叶片,装在运输车上,缓缓驶出了三一风电的厂区,目的地是新华风电场。

风车一转风电自然来。56米长的叶片,80多米高的塔筒,运起来可真不是个容易事,何况长途跋涉。

就地建厂,以“”招“”。白城激情创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不断拉长风电产业链条,打造风力装备制造业。目前,西班牙歌美飒、华锐、三一、华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塔筒、杆塔、叶片、整机、电缆、箱式变压器、集成罩等陆续成为“白城造”,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一风电是白城引进的一个叶片和整机制造的厂家。在公司的总装车间,这边,一排排的轮毂罩和轮毂整齐地排列着,不时传出“吱吱”的电钻声,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人师傅在给轮毂罩的接缝上打螺丝;那边,一位技术人员拿着控制器,像操控玩具汽车一样,将一半机舱罩缓缓吊起,与另一半组装在一起。

走进叶片生产车间,满眼绿色闯入眼帘:怎么回事,叶片不是银白色的吗?

公司的工艺所所长常振宇说:“这些叶片是玻璃纤维和树脂混合制成的,质轻、可塑性强。”原来,叶片不是钢铁之躯啊!

56米长的模具,一字排开,一名名工人在长长的模具上铺上一层层的“”,他们告诉记者一共要铺50层,这一项活儿,就需要6个小时,而且,这布也不是普通的布,而是玻璃纤维布。布铺好了,就抽成真空,将树脂均匀地导流进去,再经过6小时的固化和8小时的合模,一个叶片就成型了,这样算下来,一个叶片两天就可以生产出来了。

临走时,常振宇不忘跟记者唠叨几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帮助,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发展环境真是没得说。

真挚的情感换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一个围绕“”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站在新能源产业规划沙盘前,仿佛8496万平方公里的整个通榆县呈现在记者眼前:西部一片风车在飞速转动,这是建成区;黄色在建区,瞻榆风电处于关键节点,特高压线路一路南下;三一风电产业园、什花道260万千瓦风电场、太平山60万千瓦发电场、良井子50万千瓦风电场……小小沙盘插满了企业和项目的名牌。

一个个白色的小风车在绿色的沙盘中尽情地旋转着,转出了一个清洁产业、一个无烟产业、一个支柱产业,更转出了风电产业的新姿。

白城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风机能力达到317.5万千瓦,年产风机塔筒能力达到1550个,风机叶片年产能力达到3000套。

白城风电,“”华正茂,更将“”行万里。

记者 张育新 伊秀丽 高大伟 栾哲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