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瀚海春色新 白城市新一轮振兴发展奏凯歌

05.02.2015  00:15

    原标题:西望瀚海春色新

    ——白城市振兴发展纪实

        西望白城,希望热土;唱响奋进,畅想富强。

    行走在新年初始的瀚海大地上,虽然仍是隆冬时节,但到处一派火热跃动景象:1.2万个现代化大棚里捧出一个个碧绿的反季节丰收;8大开发区(工业园区)中数百规上企业机声隆隆,产销正旺;1江5河200湖沼纵横连通,正孕育秀美生态春光;生态新区拔地而起,展现新型城镇化前卫风姿……近年来,白城市不断深化改革,奋力开拓前进,围绕加快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推进“四化”统筹,落实“五大发展”,打造“六大功能区”,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奏响了白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高亢凯歌。

    项目带动、开放拉动、改革推动,“三大动力”助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几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白城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项目带动,坚持开放招商,坚持深化改革,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中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项目建设一直是带动白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2011年以来,全市实施重点项目项目1193个,投资总额达199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72个。2014年,投资4.5亿元的中绿集团粗杂粮加工项目,投资2.8亿元的金塔集团新上豆瓣酱、辣椒籽油项目,投资1.1亿元的宏达食品新上甜玉米罐头生产线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恒维年产35万辆汽车绞链项目竣工投产;引进正邦600万只肉羊、飞鹤30万只奶山羊、金苜神万头肉牛等项目,雏鹰400万头生猪项目建成猪舍461栋、建设70万吨饲料厂……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白城市几年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5年来,工业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位,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48亿元,增长10.2。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粮食大丰收,2014年,粮食产量又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30户,2014年农产品加工300万吨,实现利税30亿元。

     植树造林、河湖连通、土地整治,“三大工程”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构筑吉林省西部生态屏障

    2012年1月,白城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环境立市、兴工强市、创业富市“三大战略”。近年来,白城举全市之力造绿、治水、整地,打造瀚海绿色新貌,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2009年到2013年,白城市荒漠化面积减少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植树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从2010年起,白城大地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热潮。在完成预期任务目标后,2013年又进一步展开“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生态新工程。昔日的荒山秃岭、盐碱荒滩,如今都披上了绿装。到目前,全市5年造林200万亩,林地面积增长50%;荒漠化面积由2009年的1596万亩,下降到2014年的1042万亩,有效阻止了风沙、盐碱扩散蔓延。

    引水保湿,推进河湖连通工程。白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目前,已连通泡塘109个,增加蓄水量15.5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22.5万亩。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55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20万亩,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3米至2米。

    整理土地,打造高标准农田。近年来,白城依托引嫩入白、大安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实施了吉林西部土地整理工程。目前,全市共新增耕地240万亩,到2015年还将再增耕地180万亩,这些高标准农田将成为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的重要支撑。

    持续的生态建设使白城面貌一新,过去白茫茫的盐碱地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大片绿色植被和水面、苇草,成群的牛羊。白城人普遍反映现在风小了、沙少了,气候也湿润了。连续四年降雨量超过400毫米,这是自1998年以来没有的。据测算,由于降雨充沛,全市每年仅农田灌溉费用就节省支出5亿多元。

     建设新区、带动老区、服务开发区,“三区联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重大突破

    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着眼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2012年启动实施了生态新区建设。 经过两年多来的攻坚推进,一座现代生态新城已经拉开框架、初具形象,实现了“两大突破”:

    在规划理念上,实现了由建设“传统城市”到打造“生态新城”的重大突破。按照“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聘请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了控详规和专项规划。尤其是充分把白城市的自然元素、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第一次在城市规划中贯穿生态理念、突出生态特色。

    在基础建设上,实现了由“平面建设”到“立体开发”的重大突破。累计投资24亿元,重点推进了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开工建设15条道路管网工程,道路总长21.9公里,管网长度126公里,形成了核心区的“三横两纵”主干路网框架;雨水、污水、供热管网与市区主管线相连,保证了供排水等全面畅通、正常运行;实施了鹤鸣湖工程,结束了白城在全省9个市(州)中唯一市区没有河流和湖泊的历史。 4万平方米市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将成为全省服务环境和办公条件最好的市民大厅;投资3亿元的科文中心、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九年制学校、占地12万平米的医院、120急救中心、康复中心、妇幼保健院、医疗综合体工程、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异地安置集中回迁区,分别开工建设。同时成功引进了国内知名、实力雄厚的碧桂园集团、中绿集团、深国投集团等大项目。国防军事文化产业园,已获得总装备部的批准,目前正在争取与深圳华强公司合作,将其打造成吉林省乃至东北区域的旅游名片。

     保障民生、发展民生、安全民生,“三大民生”引领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近几年来,白城市大力推进普惠民生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群众福祉明显提升,百姓民生不断改善,200万白城人在和谐社会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全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投资29亿元实施了保障性住房、暖房子、市政管网等重点工程。改造棚户区144.6万平方米、农村危房1.4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0万平方米。加强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街路硬化等设施建设,启动二次供水改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月人均提高3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提高200元。解决了1.4万国企改制并轨人员失业保险问题,1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11元。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社会保障一卡通列入国家试点。推进扶贫攻坚,实现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突出大交通、大通道,加快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建设项目,是吉林省的重点交通工程。 2014年8月初,飞行区跑道(分三个标段)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年末实现暖封闭;航管楼(含塔台)主体工程完成。正在兴建中的嫩丹高速是实现东北四省区高速互通、推动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项目。白城市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全力打造优质的百年工程。2014年“七一”前夕,连接珲乌高速至到保段率先通车,实现了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互通互联。与此同时,白城市还同时筹备建设了3大铁路建设项目:长春至白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白阿铁路白城至镇西段扩能改造工程,新建长春至西巴彦花铁路。

    突出抓安全、保稳定,创新加强大安全建设。整合信访、安全生产、社会综治、防灾减灾等各方面资源,健全完善了高效、灵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了“严查彻改去隐患、维稳防突保平安”活动。去年,全市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和火灾“三类事故”发生起数下降43.4%,获得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推进“平安白城”建设,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6%和8.8%。加大信访维稳力度,信访总量下降39%。连续多年实现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药品安全事件“双无”目标。(陈钢  记者 高大伟 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