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音乐行业最后胡拳头产品会否做烂?
每到周末,朋友圈基本上都会被演唱会刷屏,比如上周六在北京,就同时有梁静茹、苏打绿和林俊杰在不同的场馆开唱,广州还有宝丽金永恒金曲和赵咏华,深圳还有冒着雨的汪峰。有的怀旧有的致青春,有的温情脉脉有的起来High。演唱会已经是整个音乐行业最后的拳头产品,从歌手到经纪团队、制作团队、演出商都是使出浑身解数,说得功利一点,就是把歌迷拉进现场,把银子掏出口袋。
各种大中小型的场馆都已经建成或正在上马,从鸟巢到Live House,从体育馆到夜店,基本上有代表作的新老歌手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这本应该是好事,歌手们得到唱酬和磨炼,歌迷们得到狂欢,演出商得到利润,大家各得其所,各自享受,各自泪流。从近两年开始,视频网站也要来分一杯羹,汪峰的鸟巢演唱会已经直播,音乐节也已经直播,中央车站的中小型演唱会也开始直播,凤凰传奇玲花一开口不仅和现场歌迷打招呼,还和在观看视频的朋友们打招呼——大家好,你们破费了。
歌手和制作团队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老一辈的拼命出新,新一辈的拼命做大。张学友和郭富城这样的天王,演唱会在舞台都是下了血本,各种庞然大物和机关看得让人心惊肉跳,往好了说就是对得起歌迷啊,郭富城的舞台都可以申请世界纪录;一些人气还没那么足的歌手,不惜降价和打折来吸引歌迷到场,制造成万众朝圣的大场面,终于征服一个又一个场馆,仿佛唱完了就可以直接参加华山论剑,有资格为自己争得了一个名号。当然更多的是,刚刚在《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综艺节目下来,甚至还没有下来,巡演就已经在筹备了,并且言必称世界巡回,亚洲巡回都已经不足以彰显人气和魅力。
真的有这么热闹吗?演唱会真的有那么赚钱吗?明明很多天王天后,也是赔本赚吆喝的啊。做演唱会和做唱片的,本不就是一群人吗?好歌很难再做出来,唱片行业就是在这群人的手上一点一点崩塌,演唱会就能成了救命稻草?歌手们在演唱会的硬件上做大做强无可厚非,开到美国甚至开到月球都是喜闻乐见,但真的不是在慰问海外侨胞吗?再怎么折腾,又有几个真正的国外路人,能够驻足停留转一下粉?我们自己的音乐素质,拿到国外,真的有竞争力吗?
全方位让歌迷感受音乐现场的魅力,比如不能去现场,可以花点钱看视频直播,对音乐现场是增加了点阅率还是减少了实际到场人数?毕竟我们的歌手现场,还没有到每场都抢不到票的地步吧?经典可以回味,但又有几场能够成为经典呢?现场表个白,发一大段爱情宣言就成经典了?歌迷还是需要现场演出,演出市场的火爆已经证明了,但火也会熄灭,过火也会炸裂,玩火也会烧身。最可气的还有,一方面是国产歌手的虚火,一方面是韩国偶像团体把最低票价定到了580元,那就像本土演出商辛苦赚到了钱,最后还是花给了儿女去追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