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 呵护家园---记通化哈泥自然保护区
哈泥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麓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柳河县东南,保护区总面积22230公顷,湿地面积达到12342公顷,其中,天然沼泽7700公顷。位于哈泥河源头的哈泥大甸子沼泽湿地,东西长4.55公里,南北宽3.85公里,平均海拔910米。该处湿地沼泽泥炭层最大厚度9.6米、平均厚度4.6米,以其沼泽发育历史长、沼泽植物群落类型多而闻名于世,是我国东北地区沉积速率最快、最为连续、个体沼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高分辨率的泥炭层柱,在植被与水文情势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林业厅、吉林省环保厅、通化市人民政府及通化市林业局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该区域的保护管理工作。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哈泥自然保护区由市级晋升为省级,并于2003年6月,正式组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哈泥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功能为目标,全面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
1、围绕湿地保护工程,突出抓好治理体系
按照《哈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保护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区划。并对区划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区界进行了实地界定,共埋设区界标桩406根,明晰了区界界限。在保护区主要入口处设立指示、宣传性标牌58块,明示保护区管理规定。修建巡护吊桥3座、建设维护巡护路32公里,确保了对大甸子的巡护和管理,有效保护辖区内的自然资源。
每年对20处固定监测样地进行调查,详细记录保护区植物动态变化,为分析生态系统演化规律提供依据。并与大专院校签订了教学实验基地协议,提高湿地研究与保护水平。特别是今年邀请北华大学林学院副院长郭忠凌教授在哈泥保护区开展资源调查,共调查样地46块。
2、围绕湿地恢复工程,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实施了“吉林哈泥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 开展湿地植被恢复230公顷,设置保护围栏2900米,人工补水15万立方米,修建挡水堤32处,人工移植忍冬蓝靛果1500株、油桦1200株、其他灌木3000株;建设植物物种展示区7300平方米,移植树木800余株、湿地植物(蓝莓、忍冬等)500平方米、种植草坪2000平方米、栽植绿篱400延长米;河道清淤5.5公里,建设保护围栏5.6公里,河堤830米,滚水坝两座。近几年共完成植树造林8000亩,共栽植红松苗42万株;云杉大苗2万株;东北红豆杉苗5万株。
3、围绕湿地可持续发展工程,突出抓好综合整治
哈泥河作为通化市人民的母亲河,对其加强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几年来,共组织开展 “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20余次,500余人次,共清运垃圾100余车次,修建垃圾箱15个,每天派保护站巡护员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哈泥河沿岸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改善了哈泥河水域现状,保障了哈泥河水质,使通化市人民喝到了干净水、放心水。积极实施保护区移民工作。目前已经累计完成221户移民工作,612人移民至白山市。严厉打击非法围垦湿地、挖沙取土、采挖泥炭藓;非法放牧,非法狩猎,违法违规占用湿地等违法犯罪现象。整治采挖泥炭土案件1起、处罚盗挖泥炭藓案件1起。共清理放牧(150)余起,没收鱼网、鱼具(26)套,制止非法采集河沙行为(45)起,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