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14.02.2017  16:0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经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有序扎实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决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这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硬仗,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增强价格政策的调节弹性,让价格真正释放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方向,又要稳妥把握改革节奏,防止出现大面积卖粮难和农民收入大幅下降。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针对粮食主产区“产粮越多,财政包袱越重”问题,一号文件要求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安心种粮。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推动农业生产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

      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要素,撬动农业农村资源的市场价值。为了适应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趋势,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一号文件强调要不断深化和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的前提下,重点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年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除了保证增量,更要在用好存量上下功夫,通过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能。要发挥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合力效应,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加快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要发挥好“搭台唱戏”的引导效应,对于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的中长期、低回报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财税、信贷、监管等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降低服务成本,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 

      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符合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给农村带来勃勃生机,但也常常遇到落“”难问题。今年一号文件在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方面给出了实招,明确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强调,不能借此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主体,把农村打造成干事创业的热土。为更好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强对规模适度家庭农场和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扶持,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资金资源、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积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要通过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农业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还要像当年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一样支持回乡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要素、新动力,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赵阳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