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现实需求与理论供给

17.06.2016  00:47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笔者认为,此次讲话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之一,就是把握好现实需求与理论供给之间的关系。正如他在讲话中所指出的,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目的就是“分析形势、沟通思想、凝聚共识、谋划未来”。

为了解决当今思想分化问题进而“凝聚共识”,需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使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更加牢固。然而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既有对中央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的模糊认识,也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还有境外西化、分化势力的渗透冲击。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解决的是“思想僵化”问题,这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扫清了思想障碍。今天,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需要解决“思想分化”问题,党中央召开此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进而在根本原则或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凝聚共识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为了应对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交锋进而“沟通思想”,需要确立问题导向,加强思想引领。当前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的人用僵化的思维方式来描述、分析和评价,不注重“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还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重要论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运用问题式思维和话语方式,更加关注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及时做到答疑解惑。因此,推进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思想引领和思想沟通,以有效解答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为了全面准确深入“分析形势”,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当前,有的人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如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看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评价中国道路,如何对待“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等,存在着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帮助人们正确分析形势,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为了回应我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谋划未来”,需要推进理论创新,建设“思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在理论上作出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确确实实,这既是一个能产生理论巨人、思想巨人的时代,也是一个能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的时代,还是一个需要广大知识分子担当起重大历史使命的时代。这同时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为基本原则,从学科、学术和学理上对中国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并致力于构建当代中国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善于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为打造“思想中国”、“理论中国”、“学术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奉献力量。

为了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也需要扩大理论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分析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一论述旨在为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供给。此外,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也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而为解决“失语”、“失踪”、“失声”问题提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供给。(韩庆祥,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