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脚步终于停下

09.04.2015  17:15

3月里的最后一个清晨,天气乍暖还寒,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两家子派出所内却温暖如春。

在亲属、部分村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见证下,与家人失散了17年的流浪青年李立国从民警宋振华手中接过了户口本。

在记者和民警的帮助下,我在1个月之内找到了妈妈,还有了合法身份!”李立国说。

清明节期间,户口已落实的李立国拿起镐头,把自家菜园地翻了一遍:“开春了,要种地了。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学会干农活儿。”虽然他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但干的还有模有样……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3月3日,身在福建厦门的网友“逆宽路人”通过微博私信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白宇求助。“逆宽路人”说他是一名流浪汉,17年前到南方流浪打工后与父母失去了联系,希望得到帮助。

逆宽路人”就是李立国,今年36岁,父亲李绍堂,母亲王桂兰。他是家里的大儿子,有两个弟弟。李立国是在原籍吉林省永吉县的家里被接生的,但始终没上过户口。

因为没有户籍和身份证件,李立国不能与其他人一样找工作,也无法得到相同的待遇。他先后在浙江、广东等地的10余个城市流浪、打短工。2004年,李立国一路流浪到了厦门。2010年,在他人担保下,他得到一份月工资2000元的临时工作。他每月拿出200元租了一个小平房安顿下来。

3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播出了李立国寻亲的节目。省公安厅闻讯委托吉林市公安局全力帮助查找。

吉林市公安局户政支队抽调专人分成3个组,在永吉县境内查到年龄在68岁至78岁之间“李绍堂”,以及年龄在62岁至72岁之间“王桂兰”的信息共计113条。经细致比对,其中没有符合李绍堂与王桂兰夫妻关系的信息。户籍管理大队大队长金静忽然想到,因为行政区划调整,2000年原属永吉县的部分乡镇划归吉林市。据此,民警将搜寻范围扩展到整个吉林市。

3月26日,通过查询全市人口信息系统,民警发现符合李立国父母年龄段的信息共计1359条。经比对,民警确认吉林市昌邑区两家子满族自治乡黑山村一户居民的家庭成员信息与李立国提供的父母信息近似。根据查找的基本信息,昌邑分局户政管理大队大队长刘延力立即会同两家子派出所民警赶赴黑山村实地调查走访。

村干部和部分村民证实,李绍堂一家确实在村里居住过,于2005年搬迁到盆窑村。李绍堂已于2013年去世。巧合的是,盆窑村村委会主任付贵生是李立国的表哥。经付贵生和村民辨认确定,李立国就是王桂兰出走多年的儿子。

3月26日,身患脑血栓、独自一人生活的王桂兰拿着李立国的照片,左看右看、仔细端详:“这是我的儿子!

3月26日,李立国从厦门出发,在相关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于29日17时许赶到家中。失散17年的母子终于相见了。

李立国回家了,他的户口问题随之摆上台面。

据王桂兰回忆,在李立国2岁时,他们举家离开黑山村辗转到黑龙江省各地流浪乞讨为生。李立国19岁那年因不堪父亲的打骂离家出走后,一家人于2005年迁回了两家子乡盆窑村,导致李立国的户口至今没有申报。

为尽快解决李立国的户口问题,3月30日一大早,两家子派出所民警李平、宋振华等冒雨开始核查李立国的身份:

他们先后向李立国的亲属以及黑山村、盆窑村村民共计12人调查取证,并找到了当年为王桂兰接生的李凤芝老人——有力的证据链和完整的人生轨迹确定了王桂兰与李立国的亲子关系。

同时,在省公安厅的支持下,两家子派出所2个小时内完成了李立国的全国人口信息核查和人像比对工作——李立国符合落户政策。

3月31日,昌邑分局领导集体研究,批准李立国补报户口的申请。当日9时,在两家子派出所,李立国拿到了打印有自己姓名的户口本。

31日上午,李立国来到昌邑分局政务大厅办理身份证。昌邑分局先期为其办理了临时身份证,正式身份证将于近期邮寄到他手中。

我想好好挣钱,陪在妈妈身边。如果她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去厦门生活。”在李立国看来,“当年自己懵懂无知,一时冲动离家出走,如今我只想好好尽孝道,以弥补过错。

李立国幼年时,父母以流浪乞讨为生,因为漂泊不定,他先后读了5所学校,但只读到小学三年级。

与寻常的流浪人员不同的是,李立国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向上的力量。他穿着整洁得体,房间干干净净。虽然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但他通过字典和自学,读过《双城记》《心灵彼岸》《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籍。

一天中最难熬的是白天,因为白天看见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夜晚,心才能平静。”李立国说。没有身份证件是他绕不开的话题。“等我有了身份证,我可以做点公益事业,可以申请做义工,帮助别人,因为很多人都曾帮助过我……”(记者 姜忠孝 通讯员 谭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