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十二五”时期工作取得可喜成就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的五年,是洮南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提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环境趋紧、经济持续下行的不利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围绕推进“五大发展”、实施“六化攻坚”工作主线,抢抓机遇谋发展,克难攻坚求突破,凝心聚力抓落实,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5亿元,年均递增12.3%,是“十一五”期末的1.9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9亿元,年均递增17%,是“十一五”期末的2.7倍;地方级财政收入6.87亿元,年均递增21%,是“十一五”期末的3.4倍。投资拉动作用凸显。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69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3%,强力拉动了县域经济逆势上行。敖东药业、金塔集团等企业异地扩能改造项目相继投产,规模效益显著提升。400万头生猪一体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生产加工类项目顺利推进,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色农业成效显著。“千百万”工程深入实施,全市蔬菜瓜果大棚发展到2万余栋。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完成膜下滴灌118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畜牧业“双十双百”工程富有成效,标准化牧业小区和养殖场达到290个,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7户、1207个和774家。洮南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15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5.9亿元,实现利润4.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倍和3倍。新型能源产业方兴未艾,风电装机总量达到65万千瓦,全晟5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风光互补、立体开发格局初步形成,洮南市成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62个,研发新产品85个。开发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快速攀升。第三产业发展提速。专业市场拓展升级,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更加繁荣。品牌创建成效明显,注册商标发展到556件,成功争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中华老字号品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的五年。 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深化,职责划分更加明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实效,全市事业单位由495个减少到228个,机构设置趋于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群众就医用药便捷实惠。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洮南市被确定为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部门预算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关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开展,土地清查全部完成,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增加了村级集体积累。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五年累计到位资金616亿元,河南雏鹰、内蒙山路、中航国际等域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对外贸易克服外需减弱影响,保持稳定发展,自营进出口企业发展到72户。
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 老城改造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平方米,配建公租房1861套,实施“暖房子”工程123万平方米,1.2万余户居民喜迁新居。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市区道路34.4万平方米,硬化人行道18.3万平方米,惠普立交桥、南道口下穿通道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压力极大缓解。城市楼区供水改造工程全线完工,新建泵站11座,铺设改建干线管网105公里,第一水厂改造升级,供水能力和水质显著提高。铺设排水管网31.5公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北部新城加快崛起。卫生保洁、冬季清雪机械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区更加干净整洁。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改造农村泥草房1.2万户、农村危房2.2万户;新改扩建农村公路451公里,改造桥梁9座;河湖连通工程接续实施,连通湖泡5个;完成造林44.6万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过去五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共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改造标准化校舍15.6万平方米,第一中学新建工程竣工,累计购置校车49台,农村学生上学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条件全面改善,市人民医院异址新建、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农村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洮南市荣获国家中医药事业先进市称号。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文化产业创意园主体完工,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数字电视快速推广,入户率达到60%。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我市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三连冠”。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市区污染企业陆续搬迁,取缔燃煤锅炉59台,“十二五”减排指标全部完成。人民武装工作成效显著,国防教育全面普及,征兵任务高质量完成,双拥共建成果突出。五年全口径财政支出158亿元,其中,民生事业支出110亿元,占全口径支出的70%。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救灾救济、医疗救助有效开展,城乡低保标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支付限额逐年提高。城居保、新农保扩面预期完成,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实现脱贫7.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施,6.5万人喝上放心水。预计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9元(新统计口径,下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7元,年均分别递增8.8%和12.3%。“平安洮南”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信访问题依法依规处置,群众合理诉求妥善解决。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抓不懈,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过去五年,是政府职能有效规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 市政府认真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4件、政协委员提案380件。坚持以责定权,部门职能科学规范,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审批项目大幅减少,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位列白城市第一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延伸,“四风”整治持续深化,政府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风廉政建设有力推进,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提升。
过去的2015年,洮南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4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同比增长17%。4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序时推进,完成投资27亿元,项目带动效应、综合效益日益显现。敖东药业技改、金塔集团清风肽生产等项目相继竣工。全年争取政策类项目59个,政策性资金3.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10个,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今年6月,在全省重大项目巡检中,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是招商引资拓展新领域。积极抢抓“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等活动契机,由市级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带队,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一批域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洮南。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9亿元。中科智联60万吨聚乳酸、深圳晟世能源利用畜禽粪污提取车用高纯燃气项目有序实施,为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了新路。洮南市荣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称号。中航国际杂粮杂豆市场及油料深加工项目成功落地,仓储设施预期建设。
三是“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种植结构加快调整,水田面积不断扩大,预计粮食产量达到30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抗旱模式科学转变,新建7个标准化人工增雨作业站,气象服务农业发展能力大幅提高。牧业经济提质增效,畜禽总量全面扩张,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4.7%。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农工负担进一步减轻。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化”工程同步开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
四是工业经济实现新发展。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运行调控有力有效,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为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助力。年内敖东药业成为产值超5亿元、税收超亿元企业。金塔集团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白城市首家本地上市企业。恒盛毛纺、洮南香酒逆势稳产,热电公司扩能改造全面竣工。借助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支持,洮安皮革整体搬迁、金升冶金异地新建项目相继实施,企业转型步伐加快。
五是商贸经济迸发新活力。流通业态快速升级,住邦·万晟广场投入运营,结束了洮南市没有大型高档商业综合体的历史。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邮掌柜”村级服务站发展到130家。全民创业深入开展,扶持创业政策有效落实,各类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惠民村镇银行成功组建,物权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预计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同比增长12%。
六是民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落实。人行道铺装、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全部竣工,城区亮化、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完成。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模式探索实行,回迁安置小区高标准建设。新城绿化景观带、市区主要街路、广场绿化美化高质量完成,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洮南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干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扎实开展,实现了定点划卡就医购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781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30人。“千人下乡”扶贫机制科学建立,精准扶贫启动实施,整村脱贫15个,脱贫人口2.2万人。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明显增强,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深入实施,洮南市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街道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服务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宗教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档案洮南展馆对外开放,《洮南年鉴》编撰如期完成,残疾人合法权益有效保障,“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社区侨务工作获省示范单位称号。
七是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新提高。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不断增强。“六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政府权力清单对外公开,3366项行政职权录入省政府管理系统,政府权力边界更加清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健全,法制机构、法律顾问决策咨询作用有效发挥,重大决策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市政府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严”和“实”的要求得到全面践行。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开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排查整治成效明显。自觉接受、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整改落实,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