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循环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加强中泰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土壤肥料工作互动,根据中泰有关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总体安排,农业部组织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南省土肥站4位同志组成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循环农业发展考察团,于2013年11月17日至23日赴泰国就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机肥料生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泰国农业合作部土地发展司,参观了泰国土壤博物馆和生物技术实验室,听取了泰国土壤普查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了解了农业合作部土地发展司“Smart Farmer and Smart Officer”计划的开展情况;参观了泰国佛统府土地开发站有机耕作基地、北柳府KhaoHinSorn皇家发展研究中心,了解泰国农业生产中的肥料投入、生产投入产出、政府对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农业与环境保护等问题;还参观了春武里府Nongnuch庄园的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生产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泰国土壤与肥料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地貌特征多样,北部高山与平原交替,中部大部分是冲积平原,南部是狭长的半岛。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形成了多样化的土壤类型。泰国南部气候潮湿,土壤一般为红壤或黄壤,侵蚀严重,母质裸露,肥力低下,农业生产潜力小。中部冲积平原地区冲积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潜力大。北部高山土壤易受侵蚀、表土易流失,难以用于农业生产,平原地区土壤农业生产潜力较高。东北部土壤母质为砂岩和粉砂岩,土质砂性,肥力低下,保水性差,部分地区还存在土壤盐碱化、沙化、酸化等问题,农业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1935年泰国开始了第一次土壤调查,1960年参考美国农业部土壤调查和土壤分类系统(USDA,1938),泰国开始了全国土壤研究和土壤图谱(1:2,500,000)的绘制工作。1963年土地发展司成立,土壤调查、分类和管理工作由土地发展司负责。泰国土壤调查与分类工作包括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汇总两部分,一部分是初步数据研究与田间土壤特性、通性的调查,另一部分是土壤剖面描述,绘制反映不同土壤类型界限的图谱,检查土壤图谱的准确性,根据最终结果出版土壤图谱和土壤调查报告,并建立包括土壤物化性状和微生物特性的完整数据库。泰国土壤博物馆展示了泰国不同类型土壤的分布和剖面构成。土地发展司设立了土壤分类系统并对土壤种类进行分组,把具有相似特性、性质及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分为一组,共分为62组。第1-25、57-59组土壤采自低海拔地区,主要为浅地下水位的冲积平原土壤,适合种植水稻。第26-56,60组土壤采自高海拔区域,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且不易被淹,适合种植大田作物、果树和其它树。此组又被分为两个亚组:高地势干旱地区土壤和湿润地区土壤。第62组土壤来自复杂的丘陵山区,通常坡度大于35%,这组土壤的特性不一致,取决于具体地形、母质和植被,更适合发展林业,防止侵蚀。泰国现任国王一直致力于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逐步开展土壤酸化、盐碱化改良,培肥地力低下的劣质土壤,增加耕层厚度,建设高质量农田等工作,力求最终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优质的土壤。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提高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民的收入,泰国对传统水稻种植区域实施结构调整,根据土壤调查结果和图谱,划分出种植水稻收入较低且适合种植甘蔗的土壤,帮助农民改变种植模式,各种投入成本由政府承担,收益属于农民,降低国家贫富差距。
泰国耕地面积3.4亿亩,根据联合国FAO数据显示,泰国2009年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9万吨、26万吨、17万吨(折纯),化肥使用量较小。而且泰国化肥生产企业少,90%的化肥需要进口,化肥昂贵,作物种植成本高。针对这一状况,泰国提倡发展有机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实施有机耕作,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喷灌、滴管等水肥一体化技术。
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泰国农业合作部机构设置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泰国非常重视土壤和农技推广工作,在政府机关中设立了农业司、土地发展司和农业技术推广司。农业司主要负责农业行政管理,如政策制定,肥料和农药登记管理,项目确定与审批等事务。土地发展司主要负责全国土地及土壤的研究、调查、分类和分析,指导土地使用,推行土地使用政策和土地发展,提供土壤分析和关于土、水、肥、农作物及其他事宜的建议,转化研究成果,并且为政府机构和农民提供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司主要负责农、林、牧、渔业技术推广,种植业技术推广是主要的职责范围,尤其是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泰国农技推广体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垂直管理
泰国农技推广体系分为中央、省和区三级,实行人事、财务、项目垂直管理。例如泰国农业合作部土地发展司在全国7个大区域都设有分支机构,每个大区域根据情况分别设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开发站。土地发展司在全国有1500名职工,其中在曼谷总部有300人,省级分支机构有500人,各区域的土地开发站总计有700人,另外约有3000名聘用人员为整个土地发展司各级机构服务。佛统府土地开发站属于区域级的分支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正式员工7人。又如农业推广司下设6个大区推广局,73个省级推广局,802个专业推广局,村镇也设有推广单位和人员,都实行垂直管理的模式。泰国农技推广机构完全是公益性质,在编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工作和项目经费统一由政府拨付,不允许财政经费外的自收自支。
(二)管理、科研、推广相统一
泰国土地发展司同时具有管理、科研和技术推广的职能。土地发展司负责全国土地(土壤)的政策制定和规划管理,指导土地使用,推行土地使用政策和土地发展战略。土地发展司曼谷总部还设有土壤生物技术实验室,研究土壤生物技术改善农作物生产的各种有效途径,针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以及水果、蔬菜、鱼等加工后的废弃物和污水,筛选培育相应的微生物菌剂,供农户处理有机废弃物。土壤生物技术实验室已经筛选研发了Supper LDD1、2、3、6、7、9、11及12共8种微生物产品,有效促进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发出的8种微生物产品通过设在各个地区的分支机构最终免费分发到农民手中,通过基层土地开发站的现场示范和对农民的培训,将使用技术普及到农户。
三、农技推广的主要做法
(一)发展田间学校
泰国从2012年开始实施了“Smart Farmer and Smart Officer”项目,项目的总体任务是政府(Smart Officer)将泰国分为7个大区域,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了不同的种植制度和技术推广模式,针对不同技术推广模式分别招募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技术设备条件的智慧农民(Smart Farmer,包括一部分土壤博士志愿者(soil doctor volunteer)),这类农民通过社会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培训、报纸杂志和电视网络等途径,学习农业知识,完善农场管理,收入达到18万泰铢/农户·年,经政府审核,获得身份认证。获得身份认证后,政府会提供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建设资金、免费提供优良品种、免费提供秸秆和畜禽粪便腐熟剂、发放培训劳务费等,智慧农民(Smart Farmer)为周边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政府推行各项农业政策和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
土地发展司计划在全国发展7500名通过身份认证的智慧农民(Smart Farmer),佛统府土地开发站有机耕作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就是其中的一名Smart Farmer,也被称作为土壤博士志愿者。此有机耕作示范基地以农户为单位,6口人,3个劳动力,3个非劳动力,经营规模约45亩,其中:池塘占总面积30%,水源经过三级净化并送检合格后发展渔业和灌溉农田,果树、蔬菜、畜牧业养殖区占总面积40%,水稻种植区占总面积30%。该户农民每年的总收入为45-50万泰铢,是普通农民家庭收入的3-5倍,其中:渔业收入占15%,畜牧业收入占20%,种植业(水稻、果树、蔬菜、竹子)收入占25%,培训周边农民的收入和相关补贴占40%,这部分主要包括:政府对培训农民的Smart Farmer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补贴,Smart Farmer对周围技术服务的补贴和政府安排工作(收集土壤样本速测并记录数据等)的补助等。
(二)建设示范基地
KhaoHinSorn皇家发展研究中心地处北柳府,修建于1979年,总面积达到303.2公顷,由国王亲自规划建设,是全国6个皇家研究中心之一。修建此中心的目的在于合理运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恢复林业,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目前,该中心作为鲜活的自然博物馆,一方面供农民和推广工作者参观、学习农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是科研基地,开发适用的农业发展模式,供农民学习应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指导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同时还为农民免费提供动植物繁殖技术服务、农户个体生产经营培训、栽培养殖技术培训、土壤改良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
KhaoHinSorn皇家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地势高低、土壤和水源状况将整个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地势较高、土质较差、水源不足的地区发展经济林业和果树,地势中等、有灌溉水源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地势较低、水源充足地区发展渔业。中心管理人员将划分功能区后的土地分给当地农民,引导农民合理耕种,综合发展,实现多种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管理人员将周边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农业合作社,在农闲时节开展技能培训,制作当地特有的手工艺品。
四、循环农业发展
(一)以农户为单位的有机耕作
泰国农户一般拥有土地30-50亩,而且完全私有化。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农业经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都有所涉及。开展有机耕作的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完全实现有机耕作。农民将农作物秸秆、水稻稻糠、畜禽粪便、餐厨垃圾、水果残渣等物料分类,利用农技推广部门免费提供的微生物制剂,发展有机肥生产。佛统府土地开发站有机耕作示范基地是以农户为单位有机耕作的典范,一方面利用畜禽粪便、稻糠积造有机肥,将有机肥施用于稻田、香蕉园、果园,另一方面利用三级水净化系统,将农场外有污染的水处理为符合有机耕作的灌溉水和渔业养殖用水,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收入。
(二)以农场(庄园)为单位的废物循环利用
废物循环利用是泰国提倡发展的一个农业生产理念,兰农庄园(Nongnuch Tropical Garden)有机肥厂将整个庄园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不仅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利用餐厨垃圾、植物凋落物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不同的有机肥原料经过初步处理后,加入不同的微生物菌剂,放置6个月到1年的时间,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有机肥产品。二是利用树根、不能再利用的树枝等废料,高温制作成木炭,供给庄园使用,烧制木炭产生的烟气冷却后制成木醋,喷施到作物或土壤上防治病虫害。三是用水果残渣生产肥皂和洗涤液。利用废弃的菠萝皮、香茅草等加入盐和几种化学制剂后,生产出带有芳香气体的洗涤剂或香皂,供给庄园使用。
五、启示与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农业管理、科研、推广的结合机制
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管理、科研、推广的有机结合,农业科技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必须通过有效管理、推广和教育培训为农民所用,泰国农业管理、科研和推广统一由一个部门垂直管理,技术推广速度和普及率高,也容易被农民接受。就中国而言,可以考虑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发挥农技部门、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推广中心专门从事农业推广,大学科教人员直接将科研成果带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指导涉农企业、农协、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既能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又可以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教人员,进一步指导科学研究,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二)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推广理念
泰国农技推广的做法是培养一批具有综合技术的农民,用农民带动农民的模式,推广过程中用技物结合的方式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技术推广快速有效。我国的农技推广大多是政府推动,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培训下级农技推广部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民存在技术推广空白区,技术推广的普及率不高。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要以农民为中心,培养以农民为主体的推广队伍,真正让技术普及到田地,农业推广活动的最后决定权应该是农民。而且农业推广的方式不应是行政上的强制,而应该是沟通、合作与学习,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用先进农业技术把农民留在原有的土地上,增加他们的收入。
(三)培养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主力军
泰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将农民作为技术推广主力军,而不仅仅是农业技术的接受者。泰国农业部“Smart Farmer and Smart Officer”项目计划在全国培养7500名智慧农民(Smart Farmer),智慧农民和政府部门农技推广人员比例为5:1,农民成了农技推广的真正主力军。智慧农民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实际生产经验,能快速的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并能从各种渠道学习适合本地的生产技术,在自己的土地上转化为生产力,并能指导周围农民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真正做到辐射一片,带动一批。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农民通过技术学习和推广,不仅使自己的田地收入增加,政府对培训周围农民还给予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提高了智慧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主力军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对于我国的农民人数来说,农技推广人员极少,加上没有政策、机制和报酬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容乐观。针对我国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不断增加的局面,可以借鉴泰国的做法,培养农民技术骨干,给予政策和资金等配套措施,促进新型推广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四)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循环农业
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基础研究,对农业的投入巨大。如泰国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建立全国土壤图谱数据库,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性质等指标齐全,有效指导了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等工作。另外,泰国政府免费改良酸性、盐碱性、肥力低下等劣质土壤,发放土壤调理剂、绿肥种子及各种微生物制剂。泰国提倡农民开展有机耕作,发展循环农业,免费发放微生物菌剂,促进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回收利用,生产有机肥。我国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农产品品质不高,建议在有条件地区大力发展秸秆还田,利用畜禽粪便积造有机肥,发展绿肥生产,进一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投入,加快耕地质量立法,从根本上提升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