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十年辛苦十年拼 终将秸秆惠乡邻
张波,男,汉族,1978年7月生,双阳区鹿乡镇红土村村民。
在双阳区,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谁都知道“张波”这个名字,他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现代农业发展带头人,2009至今是鹿乡镇三届人大代表,带领村屯乡民共同致富。2017年3月,代表全区玉米秸秆深加工企业参加长春市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2017年12月,吉林省农委领导莅临合作社检查玉米秸秆捡拾打捆工作,对其高度肯定,2018年5月,合作社代表全区新型农业主体接受长春市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相关信息在吉林电视台播出。
敢为人先,矢志玉米秸秆打捆
2008年,双阳区建立了第一座生物质热电厂,为促进玉米秸杆综合利用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009年,全区有100多人,怀揣着“玉米秸秆致富梦”开始玉米秸秆打捆作业。29岁的他,在父母、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玉米秸秆打捆机,开始了玉米秸秆打捆作业,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合作社累计加工玉米秸杆20多万吨,发放工资200多万元,村屯成百上千家农户因此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增加了经济收入。
为了扩大生产,增加合作社经效益,他将第一年秸杆打捆收入的10万余元作为成本的同时,又多方筹措资金70余万元,购置大型打包机、装载机等生产设备。201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双阳地区大雪来的早。玉米秸秆都被大雪埋在地里。他带着合作社成员在雪中作业,晚间特别冷装载机,托拉机等如果长时间灭火,第二天每台机器就要花费一个小时,将机油和防冻液遇热才能工作。为了节省时间,他在作业点搭起了简易的彩钢房,只能用火炉取暖。每天夜里,每隔一个小时,就要起来给火炉添煤,不然火炉就是灭掉,每隔三个小时,就得给所有机器打一次火,不知道多少次,因为太疲惫睡过头,被冻醒。就这样,他在简易的彩钢房,靠一个小火炉度过整个作业期60多天。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年雪大作业期短,2台打包机仅打捆1000吨,面对巨大的亏损,他没有少工人一分钱工资,每个农户都拿到玉米秸秆欢欢喜喜去办年货。这时亲戚、朋友劝他放弃,年迈的母亲要卖房子帮儿子还贷款。在挫折面前,他没有气馁和畏缩,而是汲取经验教训,铆足干劲继续创业。
集成创新,升级多种秸杆产品
千家万户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他深刻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必须由新型经营主体来引领。2008年,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双阳区馨月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成功,入社成员67人,带动周边400多农户创收增加经济收入。2016为了推进合作社逐步走向农业现代化,他在基地建设、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购置了托拉机、机动喷雾机、收割机等大型农具60多台,完善的生产设备及足够规模的生产基地为玉米秸秆深加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爱学习、多看书、肯吃苦、能坚持”是他创业的法宝。 201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科院机械研究院、等多家高等科研院所的帮助下,合作社自主研发成功自制玉米秸秆扒叶机、玉米秸秆皮瓤分离和玉米秸秆瓤烘干系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马博士的技术指导帮助下,把玉米秸秆做了最深入的加工生产,将玉米秸秆瓤生物提纯制成阿拉伯糖,膳食纤维,玉米秸秆硬皮加工成纤维素,玉米秸秆叶加工成饲料。
2018年3月,合作社引进玉米秸杆颗粒机,通过将秸杆粉碎、压制制成饲料颗粒和燃料颗粒,这样加工出来的燃料颗粒密度大、耐燃烧又环保。饲料颗粒好远途,好储存,适口性好,使得他在玉米秸杆深加工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
诚毅担责,致富不忘邻里村民
“善以待人,诚以决事”,这是他自我锤炼的人生观。在村邻心中,在社会评价中,他是“诚实、勤恳、善行”的好人。谁也有困难,他主动帮扶,谁家缺劳力,他组织成员互动。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包括机械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带动了当地农户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每年他主动为鹿乡镇清理街道积雪,为村屯处理垃圾,每到节日总不忘购置一些衣物、米、面等生活用品给村里的“五保户”送去。为残疾家庭送玉米秸秆捆解决取暖难的问题。多年来,他办所能及的帮助别人,许多家庭在合作社的帮助上脱贫,部分家庭致富,他也因此与红土村的所有农户建立深厚的感情。凡人善举,一件件与人为善的小事,折射了他内心的高尚追求和理想。
从玉米秸杆打捆到现在,算下来已经十年过去,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他笑着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民和农村的事,各级党委政府都想法子让群众致富,我将和合作社其他人一起,继续艰苦努力,把规模做大,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让玉米秸秆真正的变废为宝,让祖国的天更蓝,为后代留下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