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亲情——四平市辽河垦区孤家子镇白秀英的故事
这几天,家住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孤家子镇张家街村2组的史凤珍老人每天都美滋滋的,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为啥?老人收到了“女儿”白秀英给她送来的淡蓝色毛衣。手捧着这件毛衣,淳朴憨厚的史凤珍和59岁的老伴王其增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渐冷的时节,已经无儿无女的他们会收到这份温暖的礼物!
看着天气预报最近这几天要降温的消息,白秀英买了三件一样的毛衣,一件给自己的妈妈,一件给婆婆,一件给史凤珍“妈妈”。白秀英说:“这三个人现在是最需要我关心、照顾的人,自己的妈妈、婆婆都是应该的,史凤珍‘妈妈’是我们辖区的老人,时间久了,和老人的感情深了,也就以母女相称了。”
说起史凤珍“妈妈”的来历,白秀英告诉记者,这老两口都是庄稼人,凭着勤劳朴实,日子过得挺富裕。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灾难突然降临了。2003年,他们唯一的儿子患上了肠癌,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不到一年就瘦得不成样子,尽管老两口费尽心思,求医救治,花掉了近10万元的医药费,也没有留住儿子的生命。儿子走后,老两口仿佛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尤其是史凤珍,作为母亲,眼睁睁看着风华正茂的儿子一点点被病魔吞噬,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难以言表,这位坚强的母亲再也支持不住了,一下子病倒在炕上,这一病3年,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把王其增这个从来没服过输、低过头的山东硬汉生生地压垮了!生活失去了重心,体弱多病的老人无奈地打发着死寂沉沉的日子,用他的话说:活得没劲,俩人常常商量着死了算了。他们不但需要经济上的救助,更渴望那份已经可望而不可及的亲情关爱。
2008年1月20日,镇里开展了优生关怀行动,白秀英走进了两位老人的家,与他们结了亲情。因为白秀英经常下乡,老人对她很熟悉,也特别喜欢她。白秀英的一声“爸爸、妈妈”把老两口叫得心里热乎乎的。善良的老人执意要留在场的所有人在家吃顿饭,白秀英二话没说,就开始忙活着烧菜做饭,老人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多年冷冷清清的院子也传出了热热闹闹的说笑声,老人冰冻的心开始融化。
紧握的手和渴望的目光使白秀英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定要让两位老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此后,白秀英隔三差五就来,碰到活就干,要是几天不来,就打电话问候一声,看有没有什么事情,老人的心慢慢地被她这个“女儿”暖过来了,再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逢年过节,白秀英就和丈夫带着孩子到老人家,原本冷冷清清的小院有了生气,两位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前段时间农忙,白秀英和丈夫轮着到老人家里帮忙,老人生病她张罗帮老人住院,照顾老人。在这6年时间里,她与两位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看她工作忙也特别惦记她。白秀英常说,这得感谢优生关怀行动,使她收获了一份珍贵的亲情。
几日不见闺女,老两口常常是无精打采,闺女一家三口热热闹闹地闯了进来,外孙抱着刚从超市买来的熟食,进门就嚷嚷着饿了要吃饭,让老人的家顿时活跃了。白秀英把洗好的水果先摆上来,不等老两口发话,就扎上围裙做饭去了。端起热腾腾的饭菜,两位老人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满足。
白秀英说,自从我来到这个家,明显感觉到老两口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老人的心活了,人也精神了不少。前几天老两口在家呆不住,就想看看小外孙子。连招呼也没打,两位老人自己徒步走了六七里路赶到我家,手里还拎着两盒点心。白秀英心里清楚,老人是真把自己当成了闺女了,忙请老人上炕歇着,一边忙活着饭菜,一边打电话给出门在外的丈夫,让他无论如何也要赶回来陪老人吃饭。老人吃闺女做的下酒菜,喝女婿倒的酒,十分的高兴。闺女、女婿实心实意地留老人住些日子,可老两口说什么也撇不下那个家,弄得女婿没办法,晚上开车把老人安全送了回去。老人心里乐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此后在村里逢人就讲:“党给俺送来个好闺女,俺们现在活得可有奔头了!”
“还有两个月就到春节了,春节是老两口最有盼头的,每年的正月初三我都和爱人、孩子带着礼品来给老两口拜年。老两口也是等着、盼着我们一家三口过去,每年都会按当地的风俗给外孙包红包,作为压岁钱,可孩子不能要老人辛辛苦苦靠种地挣来的血汗钱,直到现在老人还不能释怀。”白秀英说。
最近,白秀英又张罗着申请文化大院,她想利用文化大院搞一些文艺活动,请那些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来参加文艺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更多需要关怀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记者刘巍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