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沙: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09.10.2019  12:34
  

  在山西右玉,面对毛乌素沙漠的不断侵蚀,右玉20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勇敢的右玉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改防风治沙初衷,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一代接一代地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奋斗之歌,孕育出了可歌可泣的右玉精神。   
  在河北塞罕坝,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都是沙,百里不见树”的环境下,塞罕坝几代林场职工住窝棚草房、吃“莜面苦力”,不畏严寒困苦,创造了塞罕坝的绿色奇迹,使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为了河的源头、花的世界、云的故乡、林的海洋、鸟兽的天堂。森林覆盖率从建场之初的11.4%增长到现在的80%,有林地从24万亩增长到112万亩,人工林面积在同类地区居世界第一。   
  内蒙古库布其,中国第七大沙漠。30年来,当地政府、企业、人民以百折不挠的治沙精神,誓将黄沙变绿洲。目前,库布其沙漠已有1/3面积被绿化,植被覆盖率由30年前的3%提高到了53%,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同时,库布其地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也从不足400元增长到1万元以上,10万多沙区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著名的“库布其模式”已成为世界荒漠化治理的样本。   
  新疆柯柯牙,曾经沙漠占地区总面积的31%,是新疆重点风沙策源地。30年来,阿克苏实施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党政军警兵民一心,千军万马植树造林,书写了柯柯牙“”与“绿”的断代史。30年完成造林面积115.3万亩,创造直接效益30亿元,构筑了一道宽47公里、长50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绿色长城”,促进了全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如今的阿克苏已成为新疆核桃、红枣、苹果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   
  甘肃古浪,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大风沙口八步沙,沙魔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上世纪80年代,6位老人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38年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紧握手中的铁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成功阻挡了风沙的侵袭。   
  宁夏灵武,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   
  陕西榆林,牛玉琴自1985年起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30年来,矢志不渝地和沙魔作斗争,靠自己及家人的双手种草种树,让当地11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   
  ……   
  中华儿女相信人定胜天,通过久久为功、不畏艰苦的精神,不断探索治沙经验,在黄沙中求绿求富,并将继续在华夏大地书写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