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助力集体经济发展

05.11.2015  11:39

中国吉林网白山讯(记者 李琳/报道) 白山市江源区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严把准入关、培育关、管理关和出口关,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江源区坚持“唯才是举”原则,采取“群众推”、“公开招”、“组织荐”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种植养殖大户、致富能人、退伍军人等优秀青年引入村级后备干部。同时,江源区还扩大选拔范围,打破以往地域限制和身份限制,面向全区广泛选拔,凡是在所属村居住一年以上的、农村或城镇户口的固定居民均可报名。江源区还在选拔程序上做文章采取公开招考,通过笔试、结构化面试、分组座谈的形式,全面考察理论基础和农村实践工作能力,按照村均7名标准,以百分制得分高低排名,择优录取。经镇街、村两级公示后,确定后备人选。

选人是基础,能力是保障。江源区采取区直部门(单位)、镇(街)分别按照每两个月、每个月开展涉农技术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定期培训学”;依托农业产业技术能人信息库,组织村级后备干部根据实际需求到先进村学习交流,互补发展短板;建立镇(街)干部、村干部联系帮带村级后备干部制度,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定期谈心谈话,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报考意向为基础,结合组织意见,为每名村级后备干部设岗定责,“定岗实践学”有方向地培养。

江源区还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全区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进行数字化统一管理。积极完善激励约束,组织“一定三诺两评”管理办法,组织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述诺,接受群众测评和镇街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一定比例的绩效补贴。村级后备干部每月向村级组织提交一份工作总结,每季度向镇(街)党(工)委提交一份思想汇报,村级组织每半年开展一次群众测评,镇(街)党(工)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结合日常考评和年度考核,评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着力培育优秀、转化良好,对连续两年评为一般和较差等次的取消其后备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