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软实力,争创全国气象现代化典范”——郑国光指导吉林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侧记
十一月的吉林,冰封河面,却暖流涌动。
10日至11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来到吉林省参加全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暨人工影响天气现场观摩交流会。短短20个小时,郑国光与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蒋超良会见,到吉林省气象台慰问了一线气象职工,赴吉林市气象科技园调研指导工作,在吉林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殚精竭虑,不舍昼夜。围绕吉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郑国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非常感谢国光局长,你来参加我们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还有人工影响天气的现场会,这是对我们非常大的支持、鞭策和鼓励!”11月10日傍晚,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与郑国光会见40分钟,就全面推进吉林省气象现代化亲切交谈。
“我对吉林的气象事业确实是有信心。有省委、省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吉林气象这支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工作状态也特别好,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吉林气象业务服务的水平上一个台阶,更好地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郑国光与巴音朝鲁就全面推进吉林气象现代化事业达成一致,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当晚,郑国光不顾疲倦来到了吉林省气象台,与服务在一线的气象工作者亲切交流。“你们在加强管理、抓班子、带队伍、提升业务服务水平各方面做得很好。今天你们省委书记、省长说要争一流。我想你们现在基础好,三年半的时间班子团结,队伍积极向上,一批人才起来了,一批管理干部起来了,后继有人了,这是最大的一个宝贝,最大的一个成果。”在气象业务的各个平台前,郑国光时而驻足停留,思考提问;时而点头微笑,悉心指导,给予气象一线职工以最大的鼓励。
“要巩固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服务社会化,同时要更加注重气象业务的现代化。气象业务现代化这个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们人才的整体素质来适应新时期气象业务现代化的要求。”听完吉林省气象局赵国强局长的工作汇报之后,郑国光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气象现代化要推动集约化。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观测质量,保证站网观测装备的稳定和运行。必须要用现代化的思维去审视认识气象现代化。”
针对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郑国光提出要注重软实力的提高。回顾吉林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历史,郑国光饱含深情,“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发源于吉林。1958年干旱,当时在丰满工作的李鹏同志,邀请苏联列宁格勒的专家到吉林来用飞机进行人工增雨。1958年到现在50多年了,吉林人工影响天气带动了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吉林50多年一直坚持不断地加强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发改委同意把吉林作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而且给予两个项目支持的原因。人工增雨工程要进行科学评估、科学指挥,还安排了3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可以用于气象预报的模式,带动了整个气象现代化。”
对于如何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软实力,郑国光在与吉林省局领导干部座谈会上进行了细致而明确的指导。“人影问题要把已有的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基地和现在的吉林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实验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要在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上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起一个全国示范作用。开放实验室要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特别是利用各种资源。要和大气所、气科院以及一些院校合作科研,探索提高人影作业业务科学技术水平。”座谈会后,时间已接近夜里十点,参加座谈的干部职工心潮澎湃,难以入眠。
11日一早,郑国光又与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来到位于吉林市桃源山的气象科技园,新修的气象雷达塔巍峨挺拔,科技园由山上和山下两部分组成,集气象业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城市观光和夜景工程于一体,成为吉林市地标性建筑。通过大会现场观摩与交流,郑国光欣喜地看到,在吉林省,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松辽流域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基层台站建设等一批气象现代化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精细化天气预报能力和预报质量明显提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逐年提高,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的人工影响天气组织体系和作业体系不断完善,跨区域增雨作业效果显著,全省气象业务服务整体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吉林气象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这为全面推进吉林气象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政府的主管领导参加的推进气象现代化会议上,郑国光对吉林工作充分肯定,给予了各级政府对推进气象现代化以更大的信心。
郑国光表示,中国气象局将加大支持力度,对吉林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做好指导和技术支持。“希望吉林省气象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中创造经验,在全国起示范作用!”
郑国光讲话结束后,会场上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王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