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推进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7.05.2015  16:49
  日期 :  20150527 

  期号 :  3672 

  版号 :  04 

  版名 :  专版 

  作者 :  吉林省辽源市市长王立平 

  标题 :  推进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辽源市是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智慧气象现代化作为支撑。

  近年来,辽源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注重产业升级、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成功争取到全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多个试点,特别是把打造现代化的智慧气象平台作为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的示范工程,通过发展气象事业保障农业生产、经济转型、城乡建设、改善民生。吉林省政府对辽源智慧气象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省借鉴推广辽源经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来辽源调研时,希望当地智慧气象能为吉林省乃至全国起到带头作用。辽源在推进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方面,坚持做到“五个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市委、市政府始终立足地区实际,把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重大决策中,突出气象监测预报的参谋作用、气象防灾减灾的专家作用、气象服务“三农”的保障作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作用以及公众气象服务的贴心帮手作用。每到备耕前期、雨季汛期和施工旺季,主要领导都要到气象部门会商,听取气象专家意见,对生产、交通、火险隐患和各类气象灾害形势作出预判。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气象重点工作,集中有限资源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工作组织到位。辽源率先在全省建设智慧气象平台,建立了36个部门参与的联络机制,15个部门共同合作,18个单位信息共享,实现了全地区、全领域、全天候、全过程协调联动。把气象工作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工作列为年度绩效考核和惠民实事行动计划重要内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源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智慧气象平台建设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主导、预警先导、分类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和市、县两级指挥体系,并将气象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项目谋划到位。辽源的智慧气象工程于2013年启动,与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安全等组成“智慧辽源科技惠民成果转化综合示范”项目,在科技部立项。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监视系统、联合会商系统、预报产品制作及预警发布系统、气象应急指挥系统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重点建立数据中心,发展智能终端,强化社会服务;开展平台功能开发,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整体化数据运算与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气象服务产品的自动化生成和智能化发布。自智慧气象平台建立以来,及时发送各类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做到精细预警、定点发布、重点提示、即发即到,大大提高了防灾减灾实效。

  措施制定到位。通过推进智慧气象现代化,特别是市、县一体化统筹发展,辽源气象业务综合观测能力、气象精细化预报水平和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县级和乡镇级全覆盖,正在加快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村级覆盖,农业气象服务设施、气象防灾减灾设施和基层气象灾害防御服务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和特色化服务,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粮食稳产高产、连创历史新高做出重大贡献。

  资金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规定要求,市政府持续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土地划拨、协调融资、政府配套等方式,解决气象信息平台、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类观测场所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将智慧气象建设和运行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促进各类要素和资源共享,千方百计降低智慧气象平台运营成本。支持气象部门开展社会化服务,继续增加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投入,促进气象事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2015年5月27日 四版专版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