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激发幸福长春新活力

12.02.2015  00:34

  

  全市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大会的召开全面奏响长春新一轮改革发展序曲。

  

  

  

  全省民营经济先进单位(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场景。

  

  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提供人才、技术、创新、咨询、管理、融资、法律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长春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厦。

  

  新春二月,北国春城依然天寒地冻。然而,千里冰封的大地下,势不可当的春潮正孕育、正奔涌、正破冰而出。这汩汩涌动的春潮正是长春市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出的无限活力。

  作为我省唯一、东北地区首个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一场以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春潮在长春大地奔涌激荡,万千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全市民营经济高歌猛进。

  翻开2014年度长春民营企业百强榜,全市百家民营强企实现销售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18.6%。与之相对应,全市百户民营创新型“小巨人”企业也收获了44.3亿元的销售收入新业绩。在“双百”企业的带动下,长春民营经济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三赢”。到2014年底,全市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达3户,1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29户,超亿元以上民营企业500多户,占“三上”企业户数近17%,全市300多户民营企业纳税超千万元。

  盘点2014年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高位统筹,民营经济摆上全局突出位置

  实践证明,哪里的民营经济活跃,哪里的经济就发达,哪里的人民群众就富裕。

  2013年初,我省启动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战略,同年11月,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长春市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对此,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靠前指挥、高位组织推进,把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放在全市17项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首。

  为统筹抓好试点工作,长春市专门成立了由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长春市市长姜治莹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等66个单位为成员,在市工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和机制。随即,示范区试点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姜治莹、常务副市长肖万民、副市长白绪贵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开展专题调研,确定了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和重点任务。

  为尽快尽好起草意见、制定方案,长春市工信局组织专门力量,学习借鉴福建泉州、浙江台州、慈溪等地先进经验,多次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征求49个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建议,探寻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子。

  几经修改,数易其稿,《关于推进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的若干意见》、《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的具体办法》三个全面推进示范区试点工作的文件相继出台,明确了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市场化水平、要素整合和配置能力、发展良好环境等五个方面改革重点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强市场监管、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开发区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营造发展环境和创新工作推进方式等的七个方面试点改革内容和框架。

  为使示范区试点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长春市民营办组织18个重点任务牵头责任单位和38个配合单位,对《工作方案》确定的50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落实,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措施、进度、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了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明确了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为中心,以高新北区为代表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净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开区兴隆综合保税区、南部新城金融总部基地、汽开区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区为重点的“一区多点”改革示范工作思路。并于2014年11月,公布了首批20个“一区多点”示范点名单,并对下一步推进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落实。

  一年的试点,激发出一系列连锁效应,全民创业热潮涌动,民营资本空前活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来自市工信局的资料显示,2014年长春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增长量是2013年的两倍。

  创新务实,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长春市本着边完善工作方案,边落实改革任务的试点工作推进原则,围绕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公平竞争、金融创新等方面探索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4年,长春市积极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组织开展了三轮减放权活动,通过取消、暂停、下放、承接、转报、转移、改变、合并等方式对原有的823项审批项目,进行了大幅压缩,共减放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79项,减放比例达到

  70%。

  一年时间里,长春市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工商年检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市场主体登记审批流程、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强化市场主体后续监管等各项改革政策,积极探索实行“住改商”、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

  一系列的创新务实举措接连推出,给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研究制定出《长春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在长春高新区、经开区、净月区、汽车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光电子、化工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等六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同时,推进了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吉林长春集成创新综合体、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和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开发区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长春开发区转型升级规划(2013—2017年)》和《长春开发区转型升级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围绕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和央企合作园区,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东北振兴政策。支持朝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长东北核心区新材料产业园、吉通(德国)工业园、宽城装备制造产业园纳入省规划特色产业园区管理序列。2014年,预计全市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0亿元,增长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0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内资870亿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45亿元,增长

  14%。

  ——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取得突破。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核心平台,开展对俄、日、韩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目前,综保区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于2014年11月中旬开始启动,至今已有数以万计的电商包裹从综保区运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进展。编制完成《长春市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设立城镇化专项资金。加快推进九台市撤市设区改革,实行宜区宜县政策;选择五棵树镇开展镇改市试点,选择卡伦镇、米沙子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选择双阳区开展“四规合一”试点,推进城镇“多规融合”制度建设。同时,启动了“万户新办微型企业”小额贷款贴息扶持计划。

  健全服务,发展平台和服务能力“双提升

  “民营经济是‘候鸟型’经济,环境好比气候,哪里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好,哪里民营经济发展得就好;哪里对民营经济支持服务的力度大,哪里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就强。”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强调,必须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为重要任务突出出来。

  一年来,长春市全力推进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市工信局狠抓政策落实,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考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资金扶持,推进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创业服务工作,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得到显著改善。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是关键。长春市工信局积极搭建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推进民营经济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库”的方式,谋划、储备和推荐一批优秀平台项目,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建设体系,重点打造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创业咨询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长春市工信局制定并出台《长春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购买服务补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进25家服务机构入驻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可提供资产评估、环境评估、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会计代理、税务代理和商标注册代理等8个服务项目。2014年,服务企业1200户,财政拨付补贴资金80多万元,逐步构建起“政府扶持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发展机制。

  在优化全民创业环境方面,长春市工信局全年新建续建创业孵化基地18个,新增面积105万平方米,总数达72个。同时,为民营企业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创业促就业作用不断显现。在孵企业2188户,累计“毕业”企业468户;开展大学生、退役士兵带薪创业实习试点工作,已有400人到民企带薪创业实习,85人意愿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帮扶创业者活动,全年共举办五届小微企业实用型创业项目对接会,举办夏季和秋季两届中小(民营)企业大型公益专场人才招聘会暨项目对接会,吸引近2万人、近500家民企参与,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发布150个创业项目。

  人才是民营企业好发展、快发展的关键要素。长春市充分利用与清华大学、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战略合作关系,发挥长春市中小企业人才创业指导中心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长春)培训基地的品牌优势,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开创“进基地、进企业、进校园、进县区”的“四进”培训模式,重点强化对创业者、小老板的培训工作、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培育优秀创业主体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市累计培训中小企业各类人员1.2万人次,为中小企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打破瓶颈,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正处在蓬勃发展期的众多民营企业而言,破解这一难题更是尤为关键。

  2014年,长春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金融创新,通过加强金融合作、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新兴产业投融资平台作用、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推动融资服务合作、开拓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健全融资服务体系,让资金成为推动民营企业远航的帆。

  一年来,长春市通过探索开展“助保金池”、“股通宝”、“股权质押”、“无抵押贷款”、“融资租赁”、“债权质押”、“三板上市”等多种融资模式,解决了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2014年,长春市工信局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为全市中小企业实现融资487亿元。通过启动“助保金池”项目,用6000万财政资金撬动6亿元银行贷款;发挥长春新投公司“股权”、“债权”、“基金”三位一体的投融资平台作用,直接投融资服务支持90户企业,投资6.5亿元;帮助四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与此同时,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有25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支持额度2315万元。有117个项目获得省级第一批、第二批项目资金支持,支持额度9162.5万元。

  卓有成效的创新与实践,给长春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一方面,在创新融资模式上,积极强化推动政银企合作,省市财政计划共同出资6000万元作为政府风险补偿金,启动“民营经济示范区中小企业助保金池”项目,每年预计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近6亿元;与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已推动7户中小企业利用股权交易方式满足融资需求8700万元;积极推进与开行合作的“无抵押贷款”与上海远东合作的“融资租赁”服务业务开展。另一方面,长春市工信局通过积极促进行业发展、开展动态全行业运行监测防范行业风险、争取专项支持等措施,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在2014年新成立担保机构9家,新增注册资本金10.7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全行业新增担保额220亿元。

  围绕服务示范区,发起设立了两只投资基金,首期募资8000万元。推进了股权托管及挂牌服务,正式推出了精选板和展示板两个板块,今年新增股权托管企业97户。拓宽了股权融资渠道,累计与3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合力推进股权质押融资,协助159户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87.8亿元,协助4户挂牌企业融资1770万元。

  同时,与黑龙江股权交易机构联系,商定了推进东北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合作的意向和方式。

  扶持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项天立地

  扶持培育科技创新型“小巨人”企业,打造成长春未来“希望之星”,是长春市做优做强民营经济的重要一环。

  长春金阳高科技公司是长春重点培育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之一,公司拥有近18项软件著作权,12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员工11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92%;拥有企业、科研院所、金融、医疗等领域客户300多户。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公司综合实力位列全球行业十强、国内前三强,产品行销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在长春各开发区、产业区和科技园区,还有希迈气象、科英激光、北方化工灌装等一大批这样的“小巨人”。这些企业只有百人左右的员工,依靠科技创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占据着排头兵的位置,每年可以创造近亿元的产值,上缴两三千万元的利税。

  一年的改革试点中,长春市把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作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牛鼻子”来抓,明确提出把抓“大项目、小巨人、新产业、开发区”突出出来,集成各方面优势支持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市领导数十次到民营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调研、踏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为企业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一系列推动民营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相继出台。《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方案》勾勒出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的全新路径:实施100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培育10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据统计,2014年,长春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户,总数超过200户;新增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超过60户,总数达到350户,禹衡光学仪器、科英激光、新产业光电等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

  随着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不断深化,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快速成长,成为支撑长春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和强力支撑。

  多点开花,“一区多点”示范效应初显

  省委、省政府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作为头号工程交给长春市,目的就是要带动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积累经验。

  早在试点设立之初,长春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一区多点”的战略决策,在全面推进长春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快打造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好、资源关联度高、集成创新能力强、区域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集聚区和孵化基地。

  2014年11月,长春市首批20个“一区多点”示范点名单正式公布。从城区、开发区和县域三大板块中选择了一批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点,作为全市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的统领和样板,开展先行先试和重点支持、推进。

  抓好这20个试点,长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示范区试点建设就有了突破!

  如今,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为长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建设实现重点突破指明了方向,使全域内的先行先试有序推进。

  在长春西部,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风生水起。以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为产业发展方向的汽开区彰显出巨大的吸引力,区内九成企业都是民营配套企业,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促使一些企业已开始从中间生产加工向两端研发、后市场转型。

  长春汽开区试点只是众多民营企业做优做强试点的一个缩影。作为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长春高新区已建成“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和“吉林省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特别是科技大市场的成立,为区内民营企业提供了创新服务资源,已有300余份技术合同通过大市场实现交易,交易额达2.5亿元,这些技术成果将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加速民企的创新步伐。高新区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产学研有效融合,使得创新驱动作用凸显。

  同样是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建设试点的南部新城,正在大力推进金融总部基地建设,如今,一个集总部集聚、金融商务、金融创新、配套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金融新中心正在崛起。

  同时,以生态发展为方向的净月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进军,净月淘宝“吉林馆”、“好汇购”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陆续启动运营,使吉林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销往国内外,极大地推动了本地电商产业的发展。而兴隆综保区打造的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面向俄罗斯开展跨境业务,加速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步伐。

  在20个试点中,创业孵化基地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日益完善,对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已初步显现。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全省。伴随着全国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潮,伴随着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的鼓点,长春民营经济列车加足马力,引领全省驶入改革振兴的又一个春天。

  本版策划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