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唱响长春转型升级快进曲 深化综合改革 发挥示范效应 进军国家试点
写在前面:
春风起,战尤酣。四月的吉林,服务业发展攻坚战刚刚打响,推进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令枪紧接再发。
“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落实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4月12日召开的全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会上指出:“努力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这是吉林省选择的新一轮深化改革突破口。作为全省唯一的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省会长春更是把民营经济作为提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振兴发展的活力之源,举全市之力而兴之。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面对长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之需,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指出:“要结合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要求,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市长姜治莹强调:“要通过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区试点,打造长春经济新一代的发动机。”
引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长春不负龙头示范使命。全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三年来,暨长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两年来,在国家、省、市三级配套优惠政策推动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连连实现跨越突破,成为推进长春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组数据客观生动地展现出长春民营经济的热度和活跃度。2014年、2015年,民营企业户数增加3.6万户,是“十二五”前三年合计增加1.8万户的两倍;民营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14年和2015年民营从业人员平均增加14.5万人,比“十二五”前三年平均增加的7.9万人每年多增加了83.5%……
直线飚升的数据背后,是长春市深入实施“一区多点”战略,深化民营经济五个方面改革、七项试点工作的创新举措。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823项减少到目前的246项,减放比例达到70.1%,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工商年检年度报告公示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建成了集产权、股权、技术产权、文化产权、金融资产、农村产权、环境能源交易于一体的专业化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
体制机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突破,市场体系在建设中不断完善提升,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不断释放活力,带动全省在振兴发展中不断迈向新高度。
突出抓好“一区多点”,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力争进入“国家级”……
2016,站在“十三五”开局的全新起点上,瞄准“十三五”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20000亿元、年均增长12.5%的目标,长春紧紧咬住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建机制增活力的攻坚期、新优势新动能的形成期、补短板建小康的决战期,再一次在全省新一轮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攻坚战中站上排头,打起先锋。
作为吉林省省会,经济总量占全省38.7%的长春市,同时以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总量占比,在全省民营经济大盘中起着引领和支撑作用。
2013年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以来,长春市作为全省唯一的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对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等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断优化民营经济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素质,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质与量的突飞猛进和跨越提升。
2015年,长春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47.3万户,增长17%;民营“四上”企业户数达到4098户,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11071亿元,增长8.6%;从业人员222.8万人,增长6.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6%;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户和242户,分别增加14.28%和20.4%
强实力、增动力、添活力。长春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仅在全市繁荣经济、改善民生、优化结构、催生产业、扩大就业、强市富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长春在全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打先锋、站排头打下坚实基础。
简化行政审批减放比例达70.1%
在长春市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过程中,助力民营经济快速提升,首先就是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准入门槛,给企业减负。
去年年初以来,长春市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823项减少到目前的246项,减放比例达到70.1%,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同时,建立起了市级权力清单制度,3888项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权力被取消,精简53.9%。特别是市政务中心全流程网上审批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行政审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业项目审批时限由301个工作日缩短到120个工作日。
更让企业称赞的是,在农安县开展的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推出‘一个窗口’对外、‘一颗印章管审批’,‘一站式办理’、‘联合现场踏查’、‘审批环节不出政务中心’等改革措施,减少签字盖章等环节120余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比原来减少了82个工作日。
改革商事制度民企数量爆增质量飚升
示范区试点建设启动两年来,长春市全面落实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工商年检年度报告公示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新增市场主体8.98万户,同比增长28.6%,2015年又新增6.9万户,总数达到47.3万户。全面实施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2015年共颁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共计23887户,其中新登记企业9268户,变更登记事项换领新执照14619户。
为了更好地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长春市不仅注重民营企业数量的增长,更加注重民营企业发展质量的提高,通过一系列得利举措助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提升素质。
近年来,长春市开展了“百强民营企业”、“百户民营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养工程,推进了民营企业入统入规,启动了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咨询项目,推进了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长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2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40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总数达到241户,“四上”民营企业达到4098户。
完善市场体系发展活力倍增
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化水平。依托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建成了集产权、股权、技术产权、文化产权、金融资产、农村产权、环境能源交易于一体的专业化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共实现企业挂牌312家,开展股权质押服务,帮助企业融资209亿元,与12家银行签约合作,帮助企业获得授信额度总计400亿元。同时,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创新开展的成果登记、转让和挂牌交易服务深受企业欢迎。
长春首家杂粮(电子)交易平台“渤海商品交易所杂粮(电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网上杂粮的国际化网络销售,年交易额达到500亿元以上。
2015年,长春市推进了九台区国家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去年底,吉林省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九台区正式以协议出让方式入市交易。同时,长春还开展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社会公共领域投资项目试点,目前已有静态停车场等7个市政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
培育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大跃升
以创新为引领,长春市通过北湖科技园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的建设,搭建了涵盖公共技术、投融资和市场开拓三个方面的专业平台,实现了科技地产的分割出售,吸引了50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入住,开展了技术产权交易,签订技术合同五项,促成技术交易20笔,总交易额1680万元。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2个,公共技术服务中心42个。
推进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促成多个项目落户长春。中试与检测中心达到20个。建成1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
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加强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的项目对接合作,与14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与俄、白、乌等独联体国家合作引进35项孵化项目,与韩国企业发展25项合作项目,合作成效日益明显。同时,长春中俄科技园、中白科技园、中德汽车产业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建设扎实推进,长春光机所获批成为国家光电国际创新园。
建设融资服务体系解民企转型升级之困
融资难是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壮大发展中遇到的一道坎。为更好地帮助企业融资,长春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办法。
通过建设市“助保金池”融资平台,帮助13户企业实现融资1.17亿元。同时,推进了工商局“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出质登记”融资平台建设,先后办理抵押和质押登记943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556亿元。
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全省“六个第一”,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超过22亿元。
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使融资担保机构达到79家,为近4000余户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65亿元。
通过推进企业直接上市融资,2015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全市总数达到22家。同时,通过搭建多种融资渠道,2015年共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融资1478亿元。
构筑创业服务体系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了融资担保、创业咨询、人才培训、事务代理、管理诊断、信息网络、法律维权、公共技术、电子商务、市场开拓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数达到316个,其中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7个,占全省比重达到41%,组织公益性和低收费服务对接活动1000余次,年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达到2万户(次)以上;推进了“双创”孵化基地建设,已建成“双创”孵化基地88户,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51户,累计毕业企业601户,带动就业66117人;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全市众创空间达到30家。
同时,长春市还开展人才培养和创业培训,实施了“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双千”人才引进计划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开展“四进”培训和“千名创业者、千名小老板”培训工程,2015年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对接活动89期(次),培训和服务2.5万人次。开展了千名科技专家服务民营企业行动,征集科技专家7人,科技成果19项,科技难题120个,向国家人社部申请人才资金3项。实施了千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对首批评选出的20名技能大师、60名岗位技能带头人、120名技术能手进行了表彰。完成了17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国家立项,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73人次。依托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厦,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共引进25家服务机构入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产评估、环评、审计、法律、管理咨询、会计代理、税务代理和商标注册代理等八个方面的服务,累计服务中小企业1200户,财政已拨付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资金200万元。
创设试点区域载体民营经济现集群之势
依托开发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乡双向一体化、扩权强县强镇和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夯实民营经济发展硬环境。
去年,开发区坚持土地集约、企业集聚原则,把产业集群作为发展的基本模式,推进企业有序迁移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50个产业集群建设。全市开发区共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032年,计划投资711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46亿元,使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度达到80%,省级开发区达到56.2%。同时,建成了兴隆综合保税区、生物(材料)产业制造园区等一批新兴产业园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集聚集群发展,今年,长春市将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6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13个省级特色规划管理园区建设,重点培育9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力争有2个园区晋升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重点建设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长春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德国工业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长东北生物化工产业园、亚泰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大众物流产业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10大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抓好汽车产业、轨道客车产业、生物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10大产业集聚,为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搭好载体,建好平台。
蓄力发展新动能争创两个“国家级”
“力争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15亿元,增长8.4%;企业户数达到12.7万户,增长10.8%;个体工商户达到38.3万户,增长7%;“四上”企业户数达到45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7%。”瞄准“国家级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两个“国家级”目标,长春市确定了2016年民营经济发展目标。
今年,长春市将按照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加强政策支持、组织领导,突出20个“一区多点”示范点的典型示范效应,全面深化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突出抓好“一区多点”,2016年将重点在开发区示范点中选树一批改革创新的示范典型,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重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强市场监管试点、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建设试点、民营企业做优做强试点、开发区转型升级试点、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创新发展环境试点上实现突破。在行政审批上重点推进建立“四张清单一张网”,即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市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提高审批效率。借鉴农安改革经验,在全市开展并联审批试点,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在商事制度改革上,重点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开发建设“网上登记业务系统”,年内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的全新登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证照分离”,适时启用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10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融资服务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和百户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入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活动。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政产学研用金介”七位一体云平台、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和吉林集成创新综合体两大载体、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中试中心及公共科技服务中心三类中心、八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渤海商品交易所杂粮(电子)交易中心、中国长春人力资源产业园、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长春市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兴隆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推进PPP项目建设,在特许经营领域向民营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推进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推动民营企业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实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户、新增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要50户,并依托开发区全力打造50个产业集聚区和14个产业集群。
策划: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撰稿:王英 朱德超 孙颖 董雪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