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探寻临高风情 骑楼见证百载商埠

22.04.2015  16:47

 

 

  近日,海南省民族研究所组织两支琼北文化调研组,在副所长高和曦和副所长黄友贤带队下,调研组一行10人首次深入琼北临高县开展文化调研。在新盈镇开展骑楼文化调研中,调研组敏锐地捕捉到临高骑楼老街的未来需要,调研组认为,不论是居住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还是治安环境,骑楼老街已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成为今日骑楼旅游开发的一大阻碍。在骑楼的改造和开发过程中,在文物保护之余,如何给骑楼赋予新的生命,使之既有文化沉淀,又富有生活气息,是不可忽略的课题。

  新盈镇位于海南省琼北海域港口,新盈骑楼老街建筑群,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为研究中国南方骑楼建筑的延伸及民国时期琼北地区商业贸易的经济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这些清一色南洋骑楼风格的老式建筑,均是两层或三层砖瓦结构的楼房,正面一楼都有一个宽敞的骑楼走廊,群落特色鲜明。

  海南骑楼街的由来,跟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琼州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到上个世纪初,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海南当时极具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临高新盈骑楼街的分布主要在港口街区,当地人称铺子街的地方。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骑楼街区建于民国初年,现今街道长200米,宽7.5米,南北走向。街道建筑为中国南方骑楼,具有南洋建筑风格,为商住综合楼房,下为商铺,上为居室,间有一些公共建筑。骑楼街是新盈镇十字核心视通走廊的外延,也是连接港口的节点。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如今,临高新盈骑楼已经很沧桑陈旧,很多老建筑已破损不堪、摇摇欲坠。老街已经有不同时期的建筑夹杂在这些老式建筑中,展示着风雨岁月的蹉跎与变迁。但不容置疑的是,现在的新盈骑楼老街依然是新盈古镇的文化瑰宝和骄傲。行走在新盈骑楼楼群,仿佛时光流转,犹若在时光的水墨色调中穿行……“满街的方言只字不懂……而满街的内容涵盖着地理、历史、气象、考古、艺术、建筑。肯留心处,处处是学问”。初次来到新盈调研,新盈带有一种博大和宽阔,也带有几分传奇和神秘的气息。

  百年过去了,新盈老街残留下的骑楼,由于常年失修,未得到很好的保护,规模已远不及海口的老街。据了解,新盈老街的骑楼在20多年前还较为完好,成街成巷,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纪录片《民国第一街》,规模蔚为大观,而今,已所剩无几。现如今,不少骑楼都是在新建筑中处于“夹缝生存”的状态。

  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