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5名师生11月7日出征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
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将于11月7日从上海基地码头出发奔赴南极。此次科考队由265人组成,其中我省吉林大学又有5名师生入围科考队大名单。这是吉大第四次派员参与中国南极科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科考队员中又多了一张90后面孔。
90后期待南极的25岁生日
出生于1991年2月5日的刘博文,是吉大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一年级学生,此次吉大南极科考5人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以90后特有的语言将此次南极之行称作“一个长期的出差”。
“这么多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什么会选中你?”记者问刘博文。他想了想,说:“因为南极的气候毕竟比较恶劣,包括气温、气候、气压等,所以并不是真正有十分多的人报名。对报名者还要进行素质考核,看他是否适合去南极,专业是否对口;再经过上海的极地研究中心选拔集训,最后确定科考队员大名单。”刘博文说,之所以能入选,除了专业优势,他的体质体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学的是极地热水方向,相当于是用热水钻冰。”刘博文说,南极是他儿时的向往,“明年2月,我25岁的生日将在南极度过,相信这将是我非常难忘的一个生日。”
除了刘博文,此次吉大入选南极科考队的其他队员还有:曾参加过中国第28次、29次南极科考的范晓鹏,吉大建设工程学院讲师;参加过第31次科考的李冰(博三在读)、宫达(博二在读);以及同样头一次入选南极科考队的吉大博二在读生杨林。
吉大自主研发设备登上南极洲
昨天的出征仪式上,俄罗斯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达拉拉伊介绍了吉大此次南极科考的任务:
一是在前几次南极科考的基础上,继续深冰芯钻探的科学研究。
二是进行100米左右的浅冰钻探。
三是5名科考队员从昆仑站返回中山站后,将架设吉大自主研发的深冰钻探仪器设备,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组装、调试。
据悉,此次吉大方面经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协商,将首次把吉林大学自主研发、总重达47吨的深冰钻探设备带上南极洲。
谈及吉大科考队员承担的深冰芯钻探项目的意义,达拉拉伊教授表示:“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净大陆,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记录着地球古气候的演变信息。通过向南极冰盖进行钻探取芯,并对冰芯进行研究,可以重塑地球古气候模型,反演地球气候演变历史,预测地球气候未来变化趋势。”
昨日,吉大相关领导还向5名出征南极科考的师生授校旗和院旗。
10月31日,5名师生将赴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集结,乘“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
相关
阅读
从长春到南极昆仑站有多远?
把能乘的交通工具都坐一遍就到了
长春晚报记者 肖虹
长春已进入冬季,而南极正在入夏——进入一年中气候条件最适宜科考的几个月。
从2011年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考试,咱大吉林的吉林大学已先后有4批、8人参与南极科考。从80后到今年出现90后,他们都是谁?他们都有怎样的南极故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