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 让天蓝地绿水净

05.01.2016  09:48

  “绿化祖国”离不开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需要大力植绿增绿。设立植树节和植树日,广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森林,积极创建森林城市、美丽乡村,神州大地掀起植绿增绿护绿热潮,这均表明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视。

  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面对此,迫切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林业建设,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国情林情的科学绿化之路。

  植树造林、发展森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3%,森林蓄积量达151亿多立方米;

  全国每年平均造林9000万亩,森林抚育1.2亿多亩;

  近五年,长三角、珠三角、沿海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和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增加1.3个百分点,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控制率已达90%。

  ……

  以上这诸多数据,真实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十二五”,作为我国造林任务最多、速度推进最快的五年,以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扩面积、增蓄积、提质量”,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

  同时,还实施森林抚育经营、造林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发了社会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使大众身边增绿效果明显。

  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所强调,“森林就是民生,要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生态治理:绿化唱主角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优美的生态环境。

  “以前这一片儿都是荒地,夏天风沙,冬天见不着人影儿。现在好了,出门就见绿,天蓝水清,看着心情舒畅,幸福感指数高。”七八位正在东郊森林公园内唱歌跳舞的大爷大妈们笑呵呵地抢着说,大伙儿都爱过来遛弯儿。

  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东郊森林公园属于“九楔”中的东部楔形绿地,位于通州、顺义、朝阳三区交界地带。2013年,以平原造林工程为主体,开始进行绿化、绿道及相关基础建设。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级工程师王金增介绍称,东郊森林公园规划面积8.9万亩,其中建设绿地7.5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84.2%。该森林公园在实施造林绿化过程中,将重点建设华北树木园、印象森林、湿地森林、动感森林、创意森林等5个特色景观区域。届时,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京东最大的城市森林区域。“市民可免费入园休闲游憩,享受绿化建设成果。

  据了解,东郊森林公园建设分为三期,一期现已实施造林1.39万亩,植树168个品种、50多万株,初步形成森林主体构架,森林覆盖率由31.9%提高到47.5%。

  “把森林搬到市民身边。”这是北京近年来做出的重大决策。此举不仅是建公园增绿,还利用砂石坑、煤渣堆、荒滩、坑塘等废弃地进行造林绿化,使当地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实现重大突破。

  12月初,漫步在全长12公里的潮白河故道怀柔段,望着沿线栽植的国槐、栾树、白腊、五角枫、等乔灌木逾31万多株、6408亩,正迎风摇曳,茁壮成长。你很难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沙满天、斑驳裸露的砂石坑、荒滩地。

  曾是风沙入京一条主要廊道、也是“五大风沙危害区”之一的潮白河怀柔段,北起北房镇郑家庄村,南至杨宋镇梭草村。过去,由于盗采河沙严重,致使这里形成了许多集中连片的大砂石坑,沟壑纵横,平均深度达40多米,最深约50余米。

  “隔着10米都看不见人影”。怀柔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彭天明讲,坡陡、坑深、无土、缺水,满目疮痍,生态条件恶劣,就连居住在这附近的居民也都是苦不堪言。

  为将沙坑变绿洲,2013年,种树“攻坚战”打响。自此,拉开了人们在这里播散绿色的大幕。

  “消坡、拉坡、大坑回填等工程措施建设,方便了植树造林。通过两年的治理,这里变成了一片绿色海洋。”彭天明说,这里不仅成了大家休闲游憩的好去处,而且还为生态旅游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随着林木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让当地1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绿岗就业。“尤其是杨宋镇梭草村,更是从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小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垂钓度假地。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沙尘污染、增加绿化面积,北京市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05万亩,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4.85%增加至25%以上。新增万亩以上森林23处、千亩以上210处、恢复建设森林湿地5.3万亩。由于科学养护到位,林木总成活率达95%以上。

  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李荣桓表示,平原造林工程完成后,将有效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首都生态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此转变的不仅是我国的北方。在南方,一场针对当地顽疾的石漠化治理战役已经打响,经过不懈的摸索和实践,石山现已披绿衣。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崇左市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分布广泛,石漠化现象突出。”崇左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黄礼勒介绍道,全市岩溶地貌面积1679.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6%。

  在崇左市江州区的龙峡山上,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为260亩的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生产基地。看着满山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的降香黄檀、格木、铁刀木等珍贵树种,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研究员卢立华笑语不断地讲,这里随处可见,并混交了台湾相思、银合欢、小叶榕等常规树种,现已形成由多树种组成的复层混交林。“以前,全是石山、荒山荒地及疏林地,基岩裸露度45%以上,植被为石山灌草,盖度约10%,石漠化程度为重度石漠化。”黄礼勒插话道,通过实施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模式治理石漠化,成效显著,不但有效抑制了水土流失,石漠化程度也从原来的重度石漠化转为非石漠化,曾经的乱石山现已变为城市的“后花园”。

  经测定,目前,该基地降香黄檀平均胸径10.5厘米,平均树高11米,最大胸径15.5厘米,最大树高13米,并已长有心材,心材直径达5.5厘米。通过封山育林恢复的植被,盖度达到75%。

  卢立华说,在石漠化治理试验区范围内,除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外,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实施前的680元提高到2014年的6700元,走出了一条生态重建和农民增收“双赢”的路子。同时,还探索和总结出适合石山区的任豆树与肥牛树、甜竹与柚木,以及任豆树与牧草、中草药混交的10多种石漠化治理造林模式。

  据悉,崇左市石漠化面积由2005年的380.3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52.7万亩,减少33.6%。全市森林面积由2003年的1082万亩提高到现在的142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2.94个百分点,达到54.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3480万立方米。

  在广西,当地林农种植桉树的积极性很高,桉树发展十分迅速。桉树人工林面积大、品种多、产业发达。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谢耀坚介绍说,桉树生长快、干形通直、出材率高且木质好,是其他树种不可比拟的。桉树现已成为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成为国家木材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目前,我国桉树的栽培区已遍及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等17个省份600多个县。到2014年底,全国桉树面积达450万公顷,当年为国家生产木材超过3000万立方米,桉树产业年总产值达3000亿元。

  那么,该如何让桉树这个好树种更好地富民又护生态?“只要我们尊重科学,适地适树,科学整地,合理施肥,密度适当,按照可持续发展规律来经营,就可以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谢耀坚如是说。

  生态福利:全民共建共享

  一般来讲,居民出行500米有日常休闲空间,对于居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很重要,是让居民共享生态福利最直接的体现。但目前,很多城市可进入绿地少,居民进入绿地不方便。

  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既注重植树造林,还强调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既注重政府主导,也强调全民共建共享,搭建了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新平台,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

  “中央把森林城市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本身就是针对城市发展需求和顺应世界城市生态建设潮流做出的战略选择。”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成如是说。

  由国家林业局启动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旨在大力发展城乡森林绿地、传递生态文明理念,为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据对全国160个创森城市的统计,创森期间,每个城市年均新增造林约20万亩,折合森林覆盖率近1个百分点,大大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张建龙局长说,创森城市通过拆迁补绿和见缝插绿、郊野公园和绿色乡村建设、水系和道路绿化等措施,显著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据连续五年对创森城市的问卷调查,市民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

  据国家林业局2014年对正在创森的78个城市的统计,生态建设总投入近70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社会资金。

  作为安徽省首个也是唯一的省级生态市,宣城市全市林地面积76.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1.5%,森林覆盖率为58.03%。

  “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用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宣城市市长韩军介绍,宣城市本着“政府得绿,群众得利”的原则,创新造林机制,积极鼓励大户造林、社会化融资合作基地造林和企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热情,加快了城乡绿化的步伐。

  据统计,全市完成新造林3.4万公顷,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73%,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7.5%,基本形成森林生态网络,森林和湿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达到909亿元,人均3.2万元。“广大市民开窗赏绿、出门500米见绿地的梦想成为现实。

  “生态建设是百年大计。”王成主任讲,但由于各部门观念的差异和关注点的不同,在治理对策当中也就出现了很多貌似正确,实际上是破坏生态的“伪生态”行为。

  王成解释,首先,以防火和搞卫生为名净化城市林地落叶。2014年,对北京市海淀区绿地调查表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绿地的地表覆盖率分别为55.29%和68.94%,也就说有30%—45%的绿地是裸土的,林地缺少了本应该有的枯枝落叶层。把城市绿地落叶扫掉,表面看似“干净”了,实质是把森林树木储水、降尘功能弄没了,反而使城市更脏了,也取走了林地重要的养分来源。

  其次,以治理提升为名改造原有自然景观。一些地区在生态建设中,过分注重人造生态景观和色彩组合等视觉效果,把原本自然的河岸林带硬加上透水砖、栽植人工草皮,把道路、河流原有的林带砍掉,栽植上所谓的色带、色块。这种行为是纯粹的伪生态,是以建设的名义在破坏生态。

  最后,以美化乡村为名移植城市绿化模式。乡村森林景观不仅是生态环境,也是文化传承和生产生活。无论是树种的选择和栽植的空间地点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而在许多新村规划建设中,照搬外来植物、色块、色带等过度人工化绿化模式,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态景观风貌。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表示,要大力推行造林树种选择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坚决改变城市绿化中盲目引进非本地树种、大搞奇花异草和大树古树进城以及纯林过多和管护过度等做法,使城乡生态建设更加科学、更为节约、更有实效,着力提升城乡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水平。

  当前,随着城市化建筑用地的急剧扩张,对原有的绿色空间,特别是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的挤压和切割,造成自然空间的破碎化。

  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为例,这种铁网庇护阻断式的运营管理方式及劈山开路的建设模式,造成许多动物铁窗式的永久隔离在一定的地域内,成了“人类活动海洋”里的生存孤岛,限制了迁徙和基因交流,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生态建设:增绿增效增质

  “对于生态建设来说,保护就是最好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既要注重造林,也要加强管护,防止出现“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的现象。

  从我国生态建设现状和区域发展情况看,东中南部的湿润地区已基本完成造林绿化,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骨架已初步形成,大幅度扩大造林面积的潜力有限。

  而我国西北部旱区,由于大规模垦荒,加上自然灾害和人口增长等多种原因,使这些地区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生态失衡。虽然经过不懈努力,生态资源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但是,旱区生态建设仍然欠账很多,生态状况依然十分脆弱。

  张永利称,在我国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战略布局中,这一区域既是急需造林绿化、改善生存环境最为迫切的地区,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键地区。

  据悉,我国旱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8个省(区、市)715个县(区),总面积达45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7.2%。

  “旱区既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头地区,又是防控荒漠化和风沙侵袭的主要阵地。”张永利表示,需要加强治理力度。

  据统计,我国旱区的森林覆盖率为6.8%,不足全国水平的1/3,极干旱地区仅为1.45%。人均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学造林绿化是根本。”张永利透露,但在旱区造林绿化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违反客观规律,违背科学精神,忽视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蛮干的问题,也就是违背科学的“乱作为”,其危害性比“不作为”更大。

  因此,推进旱区造林绿化,必须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优先,充分依靠大自然自身的力量,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加大封山育林育草比重;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优先发展灌木林;要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需、以水定量,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科学确定造林绿化规模、植被恢复方式和治理模式,积极采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大力发展节水林业。

  张永利说,在有些地方,已出现林草植被大面积消亡现象,一边投入巨资造林绿化扩大生态资源,一边因保护不善造成生态资源存量减损。所以,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十三五”是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张建龙局长强调,今后五年,全国林业系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任务,以增绿增质增效为总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计划每年造林9000万亩、森林抚育1.3亿亩,力争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增加14亿立方米,达到165亿立方米。全国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

  二是切实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全面保护天然林,停止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让湿地保有量稳定在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在国土总面积中的占比稳定在17%以上。

  三是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加快建立一批国家储备林基地。建成一批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和森林乡镇、村庄。鼓励引导贫困农民和林区职工,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动山区林区沙区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林业建设,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胡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