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破碎化将物种逼向绝路

12.12.2014  15:08

  森林破碎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的物种。不久前,《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赫尔辛基大学教授伊尔卡·汉斯基等人撰写的论文,题目是“物种与破碎化生境面积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全球物种所面临的危险比人们普遍想象的更加严重。这篇论文重新评估了物种的灭绝率,评估新模型首次把森林地块对物种灭绝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填补了空白。

  森林破碎化指任何导致连续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变为被非林地分割的森林地块的过程。

  世界上大多数物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但世界上许多热带森林却由于破坏而变成了不相连接的地块:一小块一小块的森林岛屿,不再是大面积相互连接的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根据该论文的研究结果,局限于森林地块中的物种比在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消失的可能性更大。

  文章的主要作者伊尔卡·汉斯基向国际热带林和环保网站解释,许多森林地区,如南美大西洋森林,已被减少到只是其原始面积的一小部分,而这些森林就是典型的高度破碎的孤立的森林岛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还是无视生境破碎化的影响,那他们就低估了物种灭绝的危险。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使用被称为“物种-面积关系”(SAR)的模型来估算当栖息地面积缩小时,究竟有多少物种会随之消失。根据传统的SAR模型估算,如果90%的森林被毁,大约一半的物种将会消失,尽管这种消失需要几代才会突显。但该模型只是评判剩余土地的总面积,而不是评判剩余土地是一大块还是几个互不相连的地块,而事实上,一些被困在森林破碎化生境中的物种更易灭绝。

  在这篇文章中,汉斯基和他的同事们写到:“对那些不能很好地适应支离破碎高度分散的生境生活的物种群落,传统的SAR模型低估了物种灭绝率。” “当生活在个体生境碎块中的本地生物群落面临灭绝时,生境破碎化就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灭绝风险随着生境碎块的缩小而加大。

  研究人员在理论上采用“物种-破碎化生境面积关系”的模型,并把它应用到评估大西洋沿岸森林的鸟类物种中。曾经覆盖了整个巴西海岸线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如今所留存的已不足7%,而且所留存的大部分森林也都是些小且互不相连的破碎化生境。

  研究发现,当留存的森林相对较小,即不足总面积的20%时,高度破碎化的生境会使濒临灭绝的物种数量增加。此外,当只有约10%的留存时,多数以森林为家的动物和鸟类就不再能够长期生存了。风灾、火灾、过度捕猎也更容易对破碎化的森林造成破坏。当然,大西洋沿岸的森林并不是唯一遭受严重破碎化的热带森林。在东南亚,由于为获取棕榈油、橡胶、纸浆而种植单一作物,以及农业生产和城市化等原因,热带雨林已经变得支离破碎。非洲大部分地区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农业生产已经把许多物种逼迫到狭小的森林地块中,特别是在东非沿海和山区。

  美国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生态保护学教授斯图尔特·皮姆,在物种-面积关系的研究领域也做了很多工作。他对伊尔卡·汉斯基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赞同。皮姆教授认为,人们必须明白,生境破碎化会加速物种灭绝。美国生物学家、这一领域的先驱汤姆·洛夫乔伊在亚马孙的开创性工作,以及他自己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都已经表明,破碎化的生境越小,丧失的物种就越多,而且丧失的速度就越快。

  皮姆说,这篇新的论文考虑了小范围分布的物种,即那些在狭小栖息地生存的动物。当森林破碎化时,它们面临的风险更大。分布很广的物种与小范围分布的物种相比,后者更容易被毁灭。因此,标出小范围分布的物种的位置更为重要。(据国际热带林和环保网站) (作者: 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