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头顶那片光明天——记吉林省桦甸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潘金库
他身材魁梧、结实,走路带风,坚毅目光中透出一股正气,举手投足有板有眼,说起话来柔中带刚——这是26年的警察生涯在现任吉林省桦甸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潘金库身上留下的印记。 8年前,潘金库从公安局交流到检察院任职,分管反渎职侵权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刚上任,他就遇到了难题:某派出所副所长杨某涉嫌渎职犯罪,影响很坏。对于曾是自己老同事、老部下、老邻居的杨某,咋能下得去手? 自己刚到检察院,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连个案子都不敢面对,还怎么对检察机关负责,还怎么承担起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渎职犯罪工作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潘金库坚定了查办此案的决心,顶着重重压力,带领办案人员查清了杨某的犯罪事实,最终含着眼泪将昔日战友送进监狱。 “与其在干部犯罪之后把他们送进监狱,不如在犯罪之前就给他们提个醒。”秉承这种理念,潘金库提出了开展“争创无职务犯罪先进单位活动”,在全市召开乡(局)级以上干部及重点岗位中层干部4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通过造声势、造氛围,给更多干部打上了犯罪预防针。 2015年初检察改革后,潘金库兼任起刑事检察部部长的重任,在侦查一线办案的他,对公诉业务并不是特别精通,但他一有空闲就拿出书本啃,一有机会就向部里年轻人请教学习,最终弥补上了自己的短板。 2016年,该院办理了一起盗窃案,矿井工人王某从井下盗窃金矿石,被捕后,他交代有赃物藏在平房内,对于王某的犯罪行为,办案干警产生了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平房在矿区里面,没出矿区,应该是未遂。潘金库则认为是既遂,他不仅讲了法律依据,而且讲出了矿区范围的划定标准,还带办案人员到矿区实地考察,让大家对案情有了更加明确的判断。 潘金库除分管检察业务工作外,还承担着院里的扶贫攻坚任务。刚接过扶贫工作时,他来到帮扶的太平村,走农户、唠家常,跟村民打成一片,了解到由于常年喝地表水,许多村民患上了大粗脖病。 “一定想办法让太平村老百姓吃上自来水。”潘金库暗下决心。调研回来后,他把情况向院党组作了汇报,得到了院里大力支持。他打电话与水利部门进行沟通,并带着水利局局长实地来到了村民家,坐到炕头上,听着村民的心声,水利局局长深受感染,当即表示:自来水问题不能再等了。经过几番努力,不到5个月时间,自来水就接进了该村家家户户,拧开水龙头就是清澈爽口的自来水,村民们逢人就说这是“幸福泉”。 这些年来,桦甸市老百姓不会忘,潘金库帮助蹚水上下学的长山村的孩子们搭建了便民桥,帮助十多年没有村部的朝鲜族村建起了村部,帮助没有土地的农民联系到工作,资助3名贫困孩子考入了大学…… “跟老百姓打交道,处的就是这份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老百姓才会认可你,才会向检察院竖起大拇指。”潘金库这样诠释了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 (本报记者孙淼 孙峰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