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农互补互惠 三结合共生共赢
吉林工贸学校校长陈沫(左一)陪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领导到蛟河分校中草药种植基地检查工作。
吉林工贸学校教师为分校学员上理论课。
靖宇分校学员在收获五味子。
记者 周俊山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吉林工贸学校大胆改革创新,创建了“校企农”三结合的办学模式,三方在合作办学中通过互补互惠,实现了共生共赢,走出一条面向农村、服务农业、惠及农民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审时度势
找准利益契合点
5年前,吉林工贸学校是一所建筑面积仅有1.9万平方米的学校。随着生源迅速增多,生均面积越来越少,校园空间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如何打破这一发展瓶颈?
在市场调研中他们发现,我省是国家中药北药基地,长白山及其余脉盛产多种北方地道药材。学校合作企业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蛟河市、靖宇县和敦化市等地建设中草药栽培基地,已经建立起“红”(五味子)、“蓝”(蓝莓)、“黑”(黑木耳)等栽培基地,拥有省内中草药种植核心基地两万亩,辐射基地10万亩。这些基地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而基地所在县(市)的新生劳动力,绝大部分文化层次不高,又缺少农业技术,致使大批新生劳动力长期闲散在社会上。让这些孩子学得农村特色产业的一技之长,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为企业中草药种植基地提供人才支撑,是制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更是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和致富创业能力的迫切需要。
市场需求就是学校的发展导向。找准学校、企业、乡镇政府共同利益契合点,创新办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向农村延伸办学触角,把课堂搬到农村去,不正是打破校园空间承载能力瓶颈,进一步释放学校办学能量的一个突破口吗!
2010年3月,学校合作企业吉林东北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吉林安图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吉林蛟河黑土白云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在蛟河市黄松甸镇、靖宇县三道湖镇、敦化市红石乡分别建立了分校,开设中草药种植专业,定向为企业培养中草药种植专业人才,开始了“校企农”三结合办学模式的尝试。在此基础上,2011年,吉林工贸学校依托本校中药制药为核心的品牌专业群,牵头联合省内外78家医药企业、行业和具有专业特色的中高职院校,组建了“江城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
勇于尝蟹
敢破敢立辟蹊径
中草药种植专业招生采用“双订单”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企业与学员签订种植项目订单。学员毕业后一部分作为员工进入企业,一部分作为企业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合同户,从事专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根据办学模式的不同,学校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用学时和农时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根据学时和农时特点,实行“集中上课、分散实践;严格学时、民主管理;工学结合、学做合一;一业为主、兼学别样”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主要在“农闲”时节上,其中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乡镇政府会议室进行,专业课和实习实践环节安排在“农忙”时节,学员到企业基地或自己家中边干边学,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随叫随到,随到随教。在讲中草药和食用菌栽培技术时,老师把课堂设在基地的现场或学员家的菌棚里,教师现场教、现场示范,学员现场看、现场练习,学做合一。学校规定各分校均实行三年学制,总学时为1792课时,不满学时者不能参加毕业考核。
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协议共管”。按照办学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企业提供部分专业教师,乡镇政府负责招生和提供教学场地,学校和乡镇政府共同负责教育教学组织管理。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实践的有效性,学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8个种类实训教材,共同组建了由25名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中草药种植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深入到田间地头跟踪指导,实现教学与农业生产无缝对接。
硕果满枝
优势互补获共赢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农”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取得丰硕成果,校企农三方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三结合办学模式有力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学员夏培利是三道湖镇东沟村的村民,家里有22亩地,过去一直种玉米、大豆,每年收入1~2万元。后来他和企业签了协议,在企业指导下种植蓝莓,年收入10多万元。5年来,学校培养中草药种植人才1500余人,参学农户人均年增收入1000元,有500余户成为中草药种植大户。蛟河市黄松甸镇学员养殖的木耳、灵芝、双孢菇等有机食用菌产量高,质量上乘,远销韩国、日本等地。该镇50余人成为食用菌经纪人和创业致富能手,成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企业在联合办学中收获颇丰。东北虎药业项目部的王总经理说,联合办学取得三个直接的效果,一是培养了一批企业生产和经营一线的新生力量;二是为企业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培训一批有实践经验、对企业有相当认同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三是培养和吸引更多能和企业合作的专业户和潜在的专业户,为巩固和扩展企业的种植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靖宇、敦化分校有10余名学员被企业作为专业技术能手留用,成为企业五味子、蓝莓、灵芝种植基地的管理骨干。通过合作,企业在蛟河、敦化、靖宇等地新增了年产300万株苗木的有性繁殖基地,实现品种优良化,可供3000亩人工栽培地用苗,各地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1万公顷,参与农户超过3000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结合的办学模式不仅使学校突破了办学瓶颈,扩大了办学规模,还通过特色的教学模式还打造了一批“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农田,搞得了科研”的专业教师团队。专业带头人、执业药师刘志成老师研发专利十余项,是市级职教大师培养对象,被吉林东北虎药业聘为保健品研发部经理;专业带头人、职业药师莫绍凌老师被吉林众新药业聘为技术部顾问;兰兰等8名教师被评为“双师型”教师。
“校企农”三结合办学实践,是面向农村开展职业教育的一个创举。这一创举拓宽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渠道,为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途径,得到了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职业教育专家的积极评价。《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于志晶亲临分校采访,对这一模式成功运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撰写多篇文章推介学校的办学模式,称其经验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先后在省职教学会年会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研修班介绍“校企农”三结合办学经验。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