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蒿泉子村的“时髦”生活
奔波了一天,当见到长岭县永久镇柳蒿泉子村村民王焕文家三间漂亮的瓦房,心里如红瓦红墙映出的村落一样暖。
75岁的王焕文,耳不聋眼不花,穿得干干净净。为了晚年有个营生,他与老伴经营一处小卖店,有个零花钱儿,孩子们经常来探望,吃穿不愁。看病更不愁了,因为村民都有合作医疗。此外1.8公顷承包地的2万多元收入,以及国家每年给老两口补贴的1680元,让他们每年都有结余。
承包地由在本村的女儿家给耕种、收割,一切都不用王焕文操心。“现在种地实现机械化了,去地里也不用走着去,骑着摩托或开着车用不了几分钟就到了地里;更不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了,现在满打满算,仅一个月工夫在田里劳动。”王焕文向我们透漏一个消息,村里要建设农田砂石路,方便大型农机作业,到那时,大型农机种地开进开出就更方便了。
柳蒿泉子村的人特勤快,现在种地用不着那么多人,中青年人纷纷到外地打工。有的举家外出,经过几年发展,有近10户成了百万元户。
卖粮也方便得多,自从通了水泥路,外面来的几十吨的收粮车一直开到家门口,不用王焕文他们费事,一切由对方搬弄。“就看个秤、收个钱儿,省事儿省心不费力。”王焕文接着说,逢上雨天,自己不愿出远门买东西,打个电话,自有送货上门的。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就因为道好走。家家院内方砖路与院外水泥路相连,穿着拖鞋抬头随便走。以前,走路必须低头看,不然不是崴了脚,就是踩到泥坑里或畜禽粪便上;雨天必须穿水靴,不然鞋会被陷在泥里拔不出来。村内通客车,沿水泥路往南,便能走上长白公路,从这里村民可以走南闯北。
从王焕文家出来向北走,就到了村文化广场。晚饭后村民便到此健身娱乐。“咱一有空就去溜达溜达,看到乡亲们高兴,咱心里也跟着乐呵。”王焕文说。柳蒿泉子村栽了很多树,绿色护佑着村庄,挡住风沙,治住水土流失。做饭大多数家用电炒锅、电磁炉,很少用秸秆,省事干净。厕所家家户户也都改造成了农村标准的卫生厕所。村民很少在院子里养畜禽,村子没了臭味儿。王焕文说,现在也不知怎么了,突然之间大人小孩儿都文明了。刚过去的秋天,两边的果树绿化带,上面结的果没人随便摘。
王焕文与妻子也挺赶时髦,一人一部手机,到哪儿都不离手,说是怕在外地的儿女打电话找不着自己着急。王焕文老伴说,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走亲戚,住不上两天,就张罗着回家,原因是嫌那里太“埋汰”,看不到几棵树,空气又不好,住不惯。城里的儿子也叫去那里住,咱怕住不惯也没去。哪里也不如咱村好,道平整,看哪都舒坦,空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