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查干湖冬捕:绵延千年的渔猎文化
期号 :
版号 :
版名 :
作者 :
标题 :
数九寒天,茫茫冰原。几十匹马拉绞盘,几百人凿冰撒网,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来自天南海北的数万名游客欢呼呐喊,冰湖冬捕的热情在-30℃的吉林省查干湖冰面,沸腾翻滚。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境内、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西北部,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30多种鱼类,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
因为地理气候的绝佳优势,查干湖传统冬捕已流传千年,成为前郭尔罗斯草原上人们的一种生活习俗,那里的捕鱼人被称为“查干淖尔渔夫”。而这传统古老的冬捕习俗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连续多年,查干湖冬捕旅游节在12月隆重拉开帷幕。
伴随着绵长的诵经声,渔夫们跳着查玛舞,呼喊着悠扬的号子,戴着各式面具……萨满教千年的仪式神秘而壮观。锣鼓震天,法号轰鸣,喇嘛吹着牛角号,带领数十名族人首领、手托哈达的少数民族少女、数十名身着皮袄皮帽的渔把头,在茫茫冰面上祭湖、醒网。这是每年查干湖冬捕前都要举行的仪式,旨在祭祀查干湖,唤醒沉睡的大网。
每支冬捕队伍由五十多人组成,头领叫做“渔把头”,一天下来大家能打到多少鱼,全靠渔把头对下网点址的考量。在420平方公里的冰面上选址捕鱼,查干湖成为众多渔把头经验与智慧的较量场。冬捕期间,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天还没亮,渔民们就坐上颠簸的马车,前往前一天在冰上选好的下网地点。渔把头带领大家分工合作,负责将一张两千米的巨网,通过近百个凿开的冰眼下到冰下。冰面酷寒,渔夫们常常要就着湖虾不时喝上几口烧酒来抵御风寒。经过十个小时的凿冰、撒网、收网,下午从冰窟窿拉出巨网,活蹦乱跳的湖鱼随即出网,扑腾在冰湖湖面。鱼出网后,很快冻成冰鱼,游客们可以自由挑选中意的大鱼,带到查干湖渔场或湖边的农家,加工成一桌新鲜味美的全鱼宴。冬捕第一天,还会拍卖头鱼。头鱼象征着吉祥幸福、成功好运。2013年查干湖冬捕开网那天,30多斤头鱼拍出34万元,刷新了查干湖头鱼拍卖纪录。
“气温”是冬捕得以进行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足够的低温是确保冬捕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捕鱼量大,出鱼口都在接近湖中央的位置,且捕鱼人、来往游客车辆以及往返运鱼的大型机动车都集中在冰面上,所以冰层必须冻到足够承担这些重量的厚度。同时,低温也使查干湖及其周边成为一个天然的大冰柜。每年查干湖冬捕,鲜鱼总产量可达100多万公斤。这些鲜鱼可以在自然低温下露天保存,运往东北乃至北京等各大城市的鲜鱼市场,成为各地居民春节年夜饭上的一道佳肴。
每年的12月底到第二年1月中下旬,都是渔夫们冰上冬捕的集中时节,因为这段时间里,查干湖气温一般平均都在-10℃以下,冰层厚度能超过50厘米,冻结均匀,是一年中气温最低、冰层最厚、鱼肉鲜肥的时候。
传统冬捕旅游与酷寒天气体验吸引了千万游客纷至沓来。夜幕降临,当所有的游客在全鱼宴前大快朵颐,渔民们在自家的热炕头上为白天的收获欢庆热饮,查干湖又恢复了它特有的安宁与静谧。冰雪覆盖的查干湖有着一种特别的神秘,千百年来这块冰场上吸纳了多少北方硬汉的勇气与汗水,哺育了多少渔民与他们的后代。愿查干湖冬捕的传统世代相传……(2015年1月16日 八版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