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乡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农村基层群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国家发展新常态又要求党的干部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新常态下乡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就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如何尽快提升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首先,乡村干部要做到“三知”,具备洞察民情、教育引导的能力。一是知政策。乡村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知政策是基础、知法律是关键、知民心是根本。二是知法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因此,乡村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在此基础上,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到做好群众工作的全过程。三是要知民心。要熟知群众心里在想什么?急需办什么?要怎么办?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其次,乡村干部要做到“三会”,具备沟通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会处人。在农村基层做群众工作人情味很浓,乡村干部想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学会处人,尤其是要学会和群众相处,最忌讳“端架子”。二是会办事。三是会协调。一名合格的乡村干部,要善于“穿针引线”,甘当“铺路石”,要敢于坚持原则正义,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理顺上下左右关系,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乡村干部要做到“三勤”,具备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一要脑勤。作为一名乡村干部,脑子要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思考状态。经常结合实际,思考分析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二要手勤。群众常说:“想工作、爱工作、钻工作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一方面是实际工作要真心实意主动上手;另一方面是要经常潜心研究总结工作。三要腿勤。要注重跑“上”。做为一名乡村干部,要经常与上级领导、上级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还要注重跑“下”,要养成经常进村入户、到炕头地头的工作习惯,让群众感觉到乡村干部经常在自己身边,时刻把自己的事挂在心上。此外还要注意跑“外”。有条件的乡村,要经常不断地带着问题、带着想法外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第四,乡村干部要做到“三公”,具备深入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一是心公正。乡村干部要带着一颗平常心、爱民心、公正心去面对一切,这样工作起来才不会“心虚”。二是事公道。群众常说:“公道不公道,就怕打颠倒”。这就要求乡村干部逐步淡化官本位意识,遇人遇事、作出决策时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刚愎自用,彻底扭转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仆”颠倒的现实社会状态。三是政公开。政务村务公开问题,历来是群众反应最敏感的话题,也是最容易引发干群矛盾的“导火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第五,乡村干部要做到“三不”,具备敢于担当、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不懈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要本着对党、对群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清醒地明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乡村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不折腾。要十分注重团结协作,团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协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乡村基层干部,要有虚怀若谷的气量和明理大度的风范。重要事项要讲原则,麻烦问题要讲方法,荣誉面前要讲风格,工作分歧要多沟通,办事不周要多理解,规章制度要多规范,不胡乱猜疑,不偏听偏信,不互相攻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铁板一块,形成合力,最终凝聚成强大的工作战斗力。三是不贪腐。干部贪污腐化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丑事,也是最不得民心的大事。“清生正,廉生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两级干部要始终把勤政廉洁牢记在心,警钟常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始终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着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务必做到清清白白地做人,干干净净地干事。同时,要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法纪,切不可为政不廉,为了蝇头小利,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败坏党风党纪,影响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