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屯树下的烟灰缸

27.12.2014  23:37

记者 崔维利 张妍

哎,这咋放了个烟灰缸啊?”“真的,昨天还没有呢!”睡完晌午觉,当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聚到树荫下时,发现了这个变化。

本来,这在农村算是件新鲜事了,但在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自治镇营盘村大山河屯,人们已对“变化”习以为常。比如,小孩子吃完糖都会把糖纸紧紧攥在手里,四处找垃圾箱,而不会扔在地上;每天清晨,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扫院子和门前——大山河屯农民正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

农村环境整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农民过日子需要的。迎着农民的愿望走,把农民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事作为环境整治的启动点,农民就认可、就参与。

屯东有一条顺山路,由于绕屯水渠常年堆满垃圾,一遇雨天,连泥带水直接冲到路上,出行十分不便。有人说,这里是背街,上边检查也到不了这块,所以就没人管。今年6月,营盘村一改过去环境整治“洗脸”式做法,迎着农民意愿走,花了3000元清理屯东沟渠垃圾,疏通了水路。绕屯水渠问题解决了,附近农民不用招呼就主动开始清扫屯路。

屯子西出口,是一个“编外”大垃圾场,上边一来检查,村里就临时雇几个人划拉划拉、推一推,一时半会儿弄不完的就用水泥板挡一挡。水泥板挡住了垃圾,也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天黑的时候,时常有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在这里发生事故,大伙都有怨言。村委会投资近万元清运垃圾,拆除水泥挡板,立刻就有住户走出家门,主动参与。

屯里要安装太阳能路灯了,由于屯子大、路灯少,屯后街住户担心为了造景,还会先可前街安。但屯里把农民出行需要放在第一位,优先选择在各个路口安装。虽然没有形成“风景线”,却照亮了农民回家的路,更照亮了农民爱家乡的心。

农村环境整治,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和投入,更需要农民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味地等、靠、要,放弃对农民的组织发动,只能陷入应对检查的怪圈。营盘村把环境整治项目决策权交给农民,用民主方式撬动民力。

大山河屯80%的农户庭院围墙都年久失修,有的已经东倒西歪。统一扒倒重建,钱从哪里来?村委会主任刘先聪先是定出原则,兼顾农民的承受能力与实际需要,不搞整齐划一,自己扒、自己建,集体补助水泥、沙子和统一粉刷涂料。

针对农民的心理特点,屯里还组织开展了“干净人家”评选活动,评上“干净人家”就在门口挂上大红灯笼。别小看这大红灯笼,对“保洁”可起了大作用。有的村民讲,大红灯笼代表着门风,门风好,给儿子娶媳妇都容易。村干部说,有针对性地选好活动载体,就容易形成农村社会的良俗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