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村妇照顾瘫痪哥哥几十年 不离不去
这是一个讲述亲情的故事。
今年76岁的老人张宝廷因病瘫痪至今已有57年。在父母相继去世后,小他10岁的妹妹张宝琴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生活起居的重任。40多年过去了,从当年义无反顾地带着哥哥出嫁,到如今不离不弃地对哥哥悉心照料,让哥哥张宝廷感受到了人生不幸中的万幸,而这段感人至深的手足情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正风村一条小路走到深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平房,东西两屋布置虽简单,却很干净温暖。光线比较昏暗的厨房里,炉子里正烧着火。这,就是西安区灯塔镇正风村张宝琴的家。
哥哥张宝廷住在东屋。虽然张宝廷瘫痪在炕多年,但屋子里却没有一丝异味。躺在炕上的张宝廷面色红润,开朗健谈,很有精神。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借助手中一块旧的汽车反光镜与记者逐一打招呼。
张宝廷19岁那年,正在读高中的他因运动受伤,导致全身强直性瘫痪,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在他2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那时只有18岁的妹妹张宝琴与父亲共同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可天有不测风云,3年后,长期劳累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只有21岁的张宝琴只得独自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她一边靠种地卖菜、打零工挣钱供弟弟上学、维持家里的生活,一边照顾瘫痪在炕的哥哥。张宝琴不仅每天给哥哥洗漱、翻身、喂饭、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还要常常为他按摩,帮他活动手脚,这些看似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张宝琴一干就是40年。
21岁花样般的年纪,妹妹张宝琴却承受了太多的生活重担。张宝廷对于妹妹的付出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他说:“我妹妹是天下最好的妹妹。她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付出的太多了,如果没有这个妹妹,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转眼间,张宝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我嫁人了,瘫痪的哥哥谁来照顾?”前思后想的张宝琴最终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带着哥哥出嫁!希望男方能和她一起照顾哥哥。而正是这个决定,让她的两次婚约均告失败。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宝琴说:“哥哥是我的亲人,我不能扔下他不管,所以我嫁到哪就得把哥哥带到哪。”后来,她的淳朴善良、勇于担当的性情,深深打动了同村的一位小伙子,在她28岁那年,两人结为夫妻。
结婚后,虽然住在同村,但张宝琴每天都要步行40多分钟的路到哥哥家里,为哥哥烧炕、做饭、洗衣服,一天来回跑个三四趟才能安心。半年后,为了方便照顾哥哥,张宝琴一家搬到了哥哥家一起生活。随着张宝琴两个儿子的先后出生,生活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全家只靠着张宝琴与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贫苦的生活就这样过着。然而,让张宝琴雪上加霜的是,在小儿子7岁那年,她与丈夫离婚了。当时张宝琴没有时间难过,更多的是想办法赚钱养家。那时候,里里外外就她一个人,种了30多亩地,扛着农具、牵着牲口去犁地。三伏天里,酷暑难耐,她和男人一样,走出20多里地去卖菜;三九严寒,她总是把炕烧得热乎乎的,不让哥哥凉着冻着;有好吃的,她自己舍不得吃,总是往哥哥嘴里塞……
如今,张宝琴已年过六旬,被疾病缠身的她依然不离不弃地照顾哥哥。不少人建议她把哥哥送到敬老院生活,她都拒绝了。
以前靠种地卖菜为生的张宝琴现在已经没有力气扛起锄头来回奔波了,除了弟弟时常来看望、小儿子会在农忙时回来干活外,她只能靠养几只鸡、卖点鸡蛋维持生活。即使这样,张宝琴还是决定把哥哥留在自己身边照顾。“我能伺候哥哥一天就伺候一天,只要我还活着,就绝不放弃。因为哥哥是我永远不舍的‘陪嫁’……”
记者手记:兄妹深情,血浓于水。对于76岁的瘫痪老人张宝廷来说,妹妹张宝琴几十年如一日对他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不是几个简单词语就能一语说尽的。40多年的不离不弃,张宝琴无怨无悔。她知道,那个需要照顾的人是哥哥、是亲人。张宝琴,一个平凡的农村女人,却用不平凡的所为演绎出了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国妇女勤劳、勇敢、善良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