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山村变成幸福村——双辽市服先镇勤俭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创富记事

10.08.2016  18:39

      近年来,双辽市服先镇勤俭村党总支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转变党员作风上,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上,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该村集体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1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2016年被评为“双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强化班子作用 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

      改变交通条件,致富奔小康,是群众的希望所在。2007年7月,经过党员选举,韩立军当选为新一届党总支书记。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当年秋收前,一条投资65万元,9000延长米的砂石路如期竣工。路修好了,群众致富有了保障,第二年,仅李家屯就新建起了18栋大瓦房。不久,村党总支便将目光转向了前景看好的棚膜经济。经过支委会研究决定,准备利用村里的机动地建设蔬菜种植示范小区。从此,勤俭村真正驶入了经济腾飞、事业发展的快车道。九年来,全村共投入900余万元资金用于修路、绿化、改水、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实现了“屯屯通”,栽植各类树木50万株,修建砖墙1万延长米;高标准完成了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自来水入户率100%,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发展棚膜经济 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

      村里调拨了6公顷耕地,发展棚膜瓜菜。不仅建设温室大棚,还进行露地覆膜生产,香瓜、西瓜与早春菜、萝卜、三樱椒间作、轮作,让农民们真正尝到了精细农业的好处。为了引导更多的农民发展精细农业,成立了棚膜瓜菜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管理模式,在村屯干部带动和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勤俭村大力发展棚膜瓜菜生产,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村党总支书记韩立军在村里第一个创建了棚膜小区,占地面积7公顷,总投资100万元,建设瓜菜大棚67栋,主要发展秋延后、春提早的瓜菜生产。大棚建成后,按照贷款的利息,再承包给村民。党总支坚持“科技致富”的理念,重视当地的人才培养。通过选派技术骨干赴域外学习和请来专家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的专业知识和种植技能。2007年由村里出资选派了20名青年农民到省农学院学习,当年菜农亩均年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村民研制的高纯镁材质的温室大棚骨架,不仅节省了外购的高额费用,还环保、吸热、吸潮,而且支撑力也比其它材质强。温室大棚的保温墙一律采用泥土垒砌的形式,整个大棚达到160米长、8米宽,冬季采取二层防寒膜保温,既节省开销,又经久耐用。现在,棚室蔬菜发展到19栋1万多平方米,棚膜经济已经成为勤俭村的支柱产业。

      推广水田种植 在发挥优势上见实效
 
      勤俭村有大面积机动地,尽管地势平整、成排连片,但是由于碱性重、且连年受水气,几乎到了弃荒程度。村党总支经过多次考察、协商,最后与辽宁营口的开发商达成了合作开发水田的协议。农民以每公顷2300元的价格入股,到秋分红。从春季耕整地、插秧到秋季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仅人工费一项就可节约近10万元;同时也提高了种地质量,增加了水稻生产科技含量。机插秧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插秧的秧龄较短,栽后活棵快、分蘖早、有效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比手工插秧稻高5-10%,每公顷增产水稻在1500斤左右,增收在1500元以上,90多公顷水稻至少增收15万元。每公顷产量近万斤,每公顷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现在,这片水稻的单产水平已由最初每公顷1万斤提高到1.5万斤,增产幅度达到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