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三赢”礼包

30.06.2015  20:20

当地时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中国日报布鲁塞尔6月30日电(记者 赵逸男) 任何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日程都是精心安排的,有时甚至以分秒计算。而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中欧工商峰会上的演讲却比原计划的时间推迟了整整5个小时。

李克强此次对欧洲访问正值欧盟“内忧外患”。欧洲在经济复苏乏力和乌克兰后续效应发酵的双重夹击中,近日又遭遇希腊危机。29日,希腊议会通过了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关于通过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离开欧元区的决议。这意味着一旦公投通过,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欧盟领导人不得不召集紧急会议,期望破解解决希腊危机之道。这样原定当天上午举行的中欧工商峰会被迫延后。

因为心怀歉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峰会一开始便向李克强总理连连致歉。在他短短几分钟的开场白里,这位饱受希腊危机困扰的欧委会主席一连使用了4个“抱歉”,甚至按照东方人的礼节,双手合十、向李克强躬身致歉。

中国总理则对他报以包容和理解:“虽然我也很遗憾和大家见面推迟了几个小时,但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话——好事多磨。

李克强用一组数字阐明了中欧双边关系的成熟稳定:中欧贸易额每天达17亿美元,全年超过6000亿美元。每天至少有70架班次往返于中欧之间。

此访中国总理当然是有备而来:以国际产能合作对接容克提出的欧洲战略投资计划。

去年11月,容克上任伊始便提出3150亿欧元的巨额投资计划,期待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动内需,改善欧洲经济疲软现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几个月过去了,欧整体经济走势未明,有投资意愿的银行和社会资本仍难以满足该计划的资金需求。

此次,李克强总理阐述的国际产能合作倡议,与容克的提出的投资计划不谋而合。

就这样,世界上两个超大经济体横跨欧亚大陆,在国际产能合作这个领域找到了彼此发展战略中最大的利益汇合点。

在李克强总理的愿景中,国际产能合作是三赢之举。

中国有大量在国际上处在比较先进位置的产能,将这些产能出口到有需要的市场可以有效释放国内富余产能,此为一赢。

中国的产能和装备往往价格低、质量优,众多正处在工业化早期的发展中国家则有可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此为二赢。

中国产能的核心装备往往需要购买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如果中国和这些国家能够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将大大拓展这些国家的出口市场,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同时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此为三赢。

就在李克强总理发表演讲前几小时,距离布鲁塞尔8000公里外的北京,57个意愿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了亚投行成立协议。

未来,这57名“准会员”中的多名欧洲成员国家将利用自身先进的金融市场经验、技术和评级优势,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欧之间的资本、技术、市场、人才,都在以惊人速度融合。可以预见,中国的先进产能和装备将通过与容克计划对接,更多的走向欧洲、乃至世界市场,而欧洲的先进技术也将会在亚洲,乃至更多发展中国家发挥更大作用。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工商峰会上谈到战略对接的时对容克主席所说:中方参与欧盟投资计划的考虑之宏大,主席先生须得有个好胃口。编辑 何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