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灵活机动、维稳促突确保食品药品应急体系适应新常态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一直是最关注、最敏感的主题。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使食品、医药列入敦化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中。下面,将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层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将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自3月28日组建以来,防患未然、主动作为,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
(一)辖区点多面广、应急管理职责明确。敦化市幅员面积11957平方公里,是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辖16个乡镇(303个行政村),4个街道(19个社区),总人口48万,其中农村人口24万人。现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3家,食品流通经营企业10家,食品个体经营户5186家,餐饮服务单位(含工地、学校)1462家。全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11家,其中:中药制剂生产企业8户,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户,熊胆粉生产企业1户; 药品批发企业7户,零售企业336户,其中,已成立药品连锁企业4户、经营门店46家,正在筹建药品连锁企业3家,医疗机构334家。机构改革前,食品应急管理由食安办协调调度,药品(“四品一械”)由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现统一由市场监管局管理。
(二)组织机构健全、进入工作角色较快。市场监管局成立后,紧紧围绕省、州食品药品应急工作要点,以巩固省级食品药品“双示范”成果为契机,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市食安委主任的指导下,市政府于6月初印发82号、83号文件,及时调整了食安委及成员单位职责,主管市长还多次听取局领导相关工作汇报。7月初,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在局调研室加挂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综合 科的牌子。市编办在局编制内设置了4个街道分局、1个开发区分局、3个稽查分局和11个乡镇分局,现各分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范有序,办公有场所、值班有电话、保障有经费、管理有制度,形成了政府、市局和分局“三级”至上而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宣教培训。市场监管局组建伊始就建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安排了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健全了应急管理队伍、应急处置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专家队伍,相关科室、分局、会、所负责人按职能融入其中。为提高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的实效还与邻省、邻市(县)建立了应急管理联络员制度。结合“12331”、食品宣传月、“六进”等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微信、网站开展宣传。年初以来,食安办、市局和各分局共组织食品药品公益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单、应急知识手册2000余份,制作宣传板20块、条幅标语30余条,通过主流媒体播报10余次,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辐射全市。2014年,在建成3个“四位一体”饮食用药科普宣传站的基础上,今年增建14个,现已完成6个,余下筹建任务正在稳步推进。
(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全面做好隐患排查。各分局与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完成应急管理工作对接,各分局局长负总责,并指定了专门的联络员。全局内设机构有49个,在调研室加挂牌子,旨在务实高效、避免机构臃肿,调研室6名同志长期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一线,能够胜任新常态下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局应急办定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隐患排查、评估和整改工作,隐患排查立行立改,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药品突发事件。
(五)加强应急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敦化市局启用了6218011应急管理电话,应急办与各分局及相关单位建立了两种以上24小时通联方式,以确保信息联络顺畅及时。重新组建的应急信息联络员队伍全面覆盖。8月底,省食药监局将举办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暨培训,敦化市局将根据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天津港爆炸事故,8月14号,市安委会召开安全生产紧急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强化举措,深入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化学品领域集中整治,彻底消除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
二、基层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急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基层分局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并缺少相应的编制,临时性负责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工作连续性,相关的职能职责及内务关系还需要理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急管理机构综合协调、运转枢纽作用的发挥。
二是应急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从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看,仍存在部门之间协作紧密度不高的问题,给基层分局牵头的职能增加了难度;从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看,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存在突发药品应急处置与日常应急管理脱节的现象,药品安全事故的处置亟待建立规范、协调、有效的长效机制。
三是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集中了,但由于机构组建不久尚处在过度期和磨合期,食品安全监测的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预警系统还有待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还尚未全面覆盖,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还需健全,综合预警能力亟需加强。
四是基层应急力量薄弱。基层应急队伍多为兼职人员组成,科技水平整体不高,现场处置能力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有待提高。同时,应急处置经费保障乏力,直接导致基层应急装备简陋、物资储备短缺,应急处置手段滞后。再则,基层分局的执法车辆老化,各项工作“一车兼顾”有点“捉襟见肘”。
五是宣传教育和共治热情不够高。社会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不出事儿“与己无关”、“置若罔闻”的观念比较顽固。社会力量参与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机制还尚需强化,广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部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有效预防和处置机制也有待提高。
三、对上级监管食品药品应急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地食品药品应急办应在上级应急办的指导下,在地方政府和局本级的领导下,强化对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领导,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抓好各项组织实施和逐级落实,做到责任到人,组织到位,制度健全,把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应急体系建设的督查和考核。上级是否可以参照《国家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对各地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和考核评估,督查考核的形式灵活多样,对检、互评或上级直接考评。责任追究制要奖罚分明、有法可依,建议在年初的前两个月对上一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总结,下发通报。
(三)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时下,县(市)一级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题材、资料和种类十分紧缺,达不到更好的辐射效果,州局是否收集整理更多的模版发给各地,让各地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将科普宣教工作延伸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以提高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加大对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建议积极向本级和上级政府申请,给县级单位适度下拔应急管理日常经费和应急处置经费,以加大基层一线对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应急设施设备,改善应急装备,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五)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培训机制。县(市)一级应急管理培训教材、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等基础设施十分紧缺,想组织个像样的培训十分困难,能否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每年组织1-2次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培训,以提高食品药品应急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