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期”已满 今日起我省全面落实“禁塑”

01.04.2015  10:33

    中国吉林网讯 今年1月1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禁塑”,如今,时间过去3个月,有关部门给商户、生产企业的“缓冲期”已接近尾声,市场的实施情况怎样呢?

    昨日,记者从长春市工商局“禁塑”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截至2015年3月10日,全省各地区可降解塑料袋、餐具具体出货合计759.70吨,其中,长春市出货677.68吨,包括连卷袋279.57吨、背心袋379.90吨、可降解餐具18.21吨。

     场景扫描

    不可降解塑料袋 在大型商超近绝迹

     【场景一】

    消费者花钱买普通塑料袋,商家不卖

    “给我来个袋子吧。

    “我们现在没有塑料袋,订购的可降解购物袋还没到,目前只有无纺布的购物袋。

    近日,记者在长春市几家大型超市、化妆品连锁店走访时发现,自今年1月1日我省实施“禁塑”以来,大型商超普遍做出迅速反应,过去在收银台占据主要位置的普通塑料袋几乎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和无纺布购物袋。

    “刚开始我还真有些不习惯,之前一个塑料袋也就两三毛钱,但是现在要五六毛,甚至一元,购物袋的花销的确变高了。但从长远角度看,这会给环保带来好处,慢慢的也就接受了。”长春市民王女士说。

     【场景二】

    食杂店、农贸市场仍可见塑料袋身影

    虽然普通塑料袋在大型商超已难觅踪迹,但在长春市城区内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水果超市、小区便利店和食杂店内,仍依稀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你买的东西有点多,我给你拿个袋子装起来吧。

    “是环保袋吗?

    “不是。上次买的塑料袋还没用完,而且环保袋成本太高,还是等等再用吧。

    陈先生在长春市南三环附近经营一家小型超市,对于“禁塑令”的实施,他坦言,“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对于我们这种小商户来说,成本压力的确有些大。

    据他介绍,之前他所采购的普通塑料袋,每捆100个的成本也就3-5元左右,而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每个的成本就0.5元左右,高出了10倍不止。

     各方声音

    成本、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禁塑令”实施已满3个月,无论是商家、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在努力适应随之而来的变化。在昨日召开的长春市工商局“禁塑”工作推进会上,几位商家和生产厂商的代表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商家代表:环保袋成本压力大

    某超市副总经理喀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今年1月1日全省全面启动“禁塑”以来,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老百姓对此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几个问题。

    “可降解塑料袋存在拉力不足的问题,正常的是可以装5公斤商品的,但如果布点不均匀,商品特别是膨化食品包装袋装进袋子内,就会出现撕裂或者呈现雪花状破损。但这个并不是我们商家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在给生产厂家更大的压力,比如签订合同时,如果因为环保袋的缘故使商品出现破损,那么全单都由厂家买单,希望他们可以把质量提升上来。”喀女士如是说。

    同时,比较明显的是成本问题,“商户普遍跟我们反映,环保袋的成本压力比较大,比如老百姓购买一捆香菜,可能总价不过两三毛钱,但一个小环保袋的成本就要三毛钱左右。”据喀女士介绍,目前超市环保袋售价大袋0.5元、小袋0.4元,对于超市来说,环保袋的进价成本是过去的3-4倍,但考虑到百姓的接受能力,超出的成本压力都在由商家承担。

    “我们也在鼓励百姓利用无纺布购物袋,让更多的替代产品把白色污染降低,但是从袋子的销量上来讲,虽然有所下降,但比例不大,降幅只有20%-30%左右,多数顾客还是没有自己拿袋子购物的习惯。”喀女士坦言,在可降解塑料袋生产量供应不上时,超市发过十几万个无纺布袋,但是很少有市民拿回来二次使用。

    而某综合市场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过程中,市场商户与顾客存在摩擦,一些年纪偏大、购物品种零散的顾客,在商家收取包装费上存在误解。“比如一个消费者买两头大蒜或一把大葱,让他另外花钱购买环保袋,多数都不理解。我们希望生产厂家可以减轻我们的成本压力,更多地让利于消费者。

     ●生产代表:产能已翻倍,下一步将改进技术

    针对商家反映的问题,可降解塑料袋生产厂家、长春益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助理陈楠表示,目前已知的数据显示,企业每天可生产4吨、约20万个可降解塑料袋,主要供应到大型商超、饭店。在拉力、承重方面,可降解塑料袋与传统的袋子差别不大,但材质的特性是怕高温、怕划,“下一步,我们已经准备在耐热、承重方面进行改进。

    同时,陈楠介绍,自从“禁塑令”实施以来,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的增加,产能已经实现翻倍。而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成本过高问题,他坦言,“生物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是要高出1倍多的成本,但随着市场用量的加大,原料供应商供应链的拓宽,成本会降低,但这需要过程。

    而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贸易部总监吴庆伟表示,在前期企业推广可降解产品的过程中,一些商户反映,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可降解制品,让使用高成本可降解包装物的商家反而受害,“所以,我们希望工商部门可以对低品质、冒充者给予惩处。

    吴庆伟介绍,一个可降解餐盒的成本在1元左右,正常降解周期在1年之内,保质期一般在2年左右。“现在我们的销量约10吨、合计10万个左右。预计年内可以达到500-1000吨。根据我们的调研,市场容量就这么大,问题是市民的认可程度偏低。

     监管部门

    今日起,我省全面落实“禁塑

    长春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志敏在“禁塑”工作推进会上表示,我省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禁塑”的省份,对环保及相关产业的拉动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但根据第一季度的实施情况,他提出了几点问题,“从生产企业方面讲,我们希望他们可以首先保证生产供应,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还有缺口,一些生产企业对订单数量有要求,给需求量小的商家订购带来不便。同时,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姓对可降解塑料袋质量方面的意见比较多,比如怕热、怕刮等等,希望厂家可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争取做到与之前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质量相等。而且,我们希望有关的行业标准尽快出台,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可降解塑料袋没有标注可降解期限、没有使用容量以及承重限制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此外,企业应该解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让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提高。

    而对于商家,谢志敏表示,在一季度实施过程中,市场进展得并不均衡。下一步,将在全社会、全行业推行“禁塑”,“这不仅仅是一个商超、一个商场的问题,前期做好的继续保持,没有做到位的也要立刻组织采购货源。”他说,在推行的过程中,希望商家尽可能的不要加重百姓的购物成本,并做好消费者的解释工作。

    “4月1日起,我们将全面的‘由大及小’,即大到商场、小到食杂店全面落实禁塑。总体一个要求是,有市场可替代的必须替代,目前市场上有200多种塑料包装物的规格,生产厂家要尽快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谢志敏表示,工商部门要求商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同时将强化可降解塑料包装物的检测检验方面的工作,杜绝假冒伪劣制品流入市场。

    会后,长春市工商局副局长郑广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过近一个季度的实施,我们发现生产、销售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生产环节方面,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供应时间还不能满足商家需求;使用环节方面,小的商家由于供应不足,拿不到可降解塑料袋。希望供需双方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从今日起,工商部门将开始检查、督导、执法。一季度的“缓冲期”已过,如果4月1日仍不按照“禁塑令”执行,工商部门将进行处罚。不过,郑广慧介绍,在这方面工商执法有个原则,“由于生产、供应存在问题,我们将按照商家的规模逐步推进,对于非常小的食杂店,我们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实行禁塑,但逐步实施,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记者 张雅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