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闪亮名片”
二道区委书记黄宪昱每月到基层开展民情恳谈活动。
“十委党建服务法”为居民带来“电子保姆”等人性化创新服务。
网格长入户调研居民诉求。
依托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深化“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组织体系。
举措:
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如何围绕中心不动摇,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定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方向?
面对群众的民生新期待,如何做实基层党组织根基,打造重心向下、服务群众,作风优良的基层战斗堡垒?
面对繁重发展难题,如何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以创新精神引领党建工作开展,构筑引领发展的坚定核心?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使命,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载体,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质量,更好惠及百姓?
二道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突出党建引领与保障,努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建设创新跨越的智慧二道,兴业富民的繁荣二道,绿色宜居的生态二道,诚信友爱的文明二道,和谐稳定的法治二道提供有力保障。
围绕中心抓保障坚定基层党组织服务方向
“信心坚定干工作才能不‘打怵’,现在每个社区都有‘二道信仰讲堂’,我们思想上有什么疑惑,都可以‘就地解决’、‘随时充电’;制度健全,做事情才能找‘对路’,现在社区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我们服务百姓就好像有了‘指南针’和‘导航仪’……”面对记者,二道区东站十委的社区干部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二道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把“突出党建引领与保障”作为全区工作的根本要求。
在二道区委四届五次全会上,二道区委书记黄宪昱提出:“突出抓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二道信仰讲堂’,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二道的民生政策及时传递到群众中间,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二道区探索建立“二道信仰讲堂”,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造一个与中央和省、市相承接的有形化思想教育服务阵地,提高全区干部群众参与思想政治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人人做工作、人人受教育的生动局面。目前,已形成以12家精品示范点为引领,58个基层活动场所和6个特色宣传阵地为依托,150余名宣讲员为骨干,区、街、(镇、开发区、系统局)、社区(村、校、医院、企业)遍地开花的“二道信仰讲堂”有形化思想理论武装阵地,已开展宣讲300余场,累计受教育群众20000余人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二道区把制度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定动作,让抓基层党建有目标、有方向、有任务。
在二道区委四届七次全会上,二道区委书记黄宪昱表示,要围绕中央“五个服务”、省委“六好六强”和市委相关要求部署,落实好《关于全面推进全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联系群众的“组织、服务、监督、保障”四个体系,抓好制度保障,全面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
着力完善组织体系。二道区优化网格力量配备,依托党的组织体系构建机制健全、运转高效的服务网络,依托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深化“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组织体系,进一步细化“网格—楼栋”党组织设置,激活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
着力优化服务体系。在社区(村)推行以“民情搜集+分类服务+效果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三步式”标准化服务流程,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标准化水平。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第一书记”制度,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由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以制度保障推进服务队伍建设。
着力建立监督体系。加强联系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切实抓好基层联系点工作,包保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和薄弱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实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结办、预约办结等各种有效管用制度。建立完善党员服务目标责任制度,提高党员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着力健全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服务保障经费制度,在城市社区设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加强场所标准化建设,制订社区和村部建设规模统一标准,统一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外观标识和名称,加强服务功能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夯实基础抓基层筑牢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
“绿色的橄榄枝包围着一个‘家’字,寓意为长青金橄榄之家……”每每遇到前来办事的群众,二道区金橄榄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虹力都要给大家讲解“社区标志”的寓意所在。
金橄榄社区是长青街道设立的首个城市社区,而这里的社区书记王虹力也几乎是二道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工作开展得有板有眼。她说,这都得益于她在十委社区积累的工作经验。
近年来,二道区突出以“人、财、物”为保障的基础建设,筑牢基层党建的服务平台。王虹力的成长就是从她在十委社区进行实战式轮岗锻炼时开始的。
为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二道区选派52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社区书记、副书记,同时,建立了“理论提升+能力提升+资质提升”的社区党务干部培训模式。在全区建立起“群众路线学习日”制度,并将每个月星期三确定为“群众路线学习日”,现已累计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1472人次。同时,积极组织村和社区干部报名参加省里组织的学历教育,鼓励社区干部报考社会工作师。目前,已有138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参加了学历教育,58名社区干部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
为切实保障社区“有钱办事”,二道区每年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10万元、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3万元,并建立了“日常工作运转经费+大型活动专项经费+创新工作奖励经费”的党建工作经费使用运行机制。在市里每年为每个社区下发10万元服务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再向每个社区投入20万元资金,使各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资金达到每年30万元。同时,设立了千米社区建设奖励专项经费。明确对今后新成立的社区,区财政对办公用房单体面积达到千米的奖励50万元,组合面积达到千米的奖励20万元,切实提高社区办公用房经费保障标准。
截至目前,二道区已累计投入2.99亿元用于保障基层办公及活动场所,全区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已达到4.97万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1156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完成千米社区全覆盖。同时,深化千米社区创建成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全区街道和社区党务干部到全市硬件设施一流、党建工作突出的社区参观学习,并重点指导新建的“千米社区”,按照“外观形象易识化、区间名称标准化、功能分区综合化、空间利用高效化、服务功能多样化和设施配备人性化”的“六化”标准进行全面打造。
健全机制抓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服务活力
“在这里,我干得舒心、安心。虽然是在最基层,但是组织很为我们考虑,我现在觉得很有‘底气’、很受重视,为群众做好服务的干劲特别充足!”
每次提到自己社区干部的身份,李岩都十分自豪。李岩是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书记,也是二道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服务活力的受益者,现在,她不仅工资、补贴等经济待遇得到了落实,还在政治待遇上晋升了“副处”级别。在二道区,像她一样享受副处级待遇的社区书记已有3人。
二道区建立下派机关干部政治待遇保障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荐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享受副镇(处)级相关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机关下派社区优秀干部享受正科(副科)级待遇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机关干部下派到社区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享受正科级或副科级实职工资待遇,并按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予以备案。目前,已有32名社区(村)书记享受了处科级待遇。
针对聘用制党务干部出台多项保障措施,二道区落实了社区干部“五险一金”、目标责任制奖金和每人每月500元基本补贴。目前,全区每年用于改善聘用制的社区干部经济待遇的资金投入超过800万元。
同时,二道区在前期建立的网格化管理和“133责任体系”(即从高效发挥社区班子作用出发,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统筹抓总,1名专职党务副书记、1名居委会副主任和1名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党组织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管理形成网、责任落到格、服务精细化的要求开展网格化服务。实施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任社区第一书记进网格、社区工作人员进网格、区域化党建工作志愿者进网格的“三进”模式,把服务力量全部沉到一线,建立起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群众直通车。探索“三三制”楼组党建模式,在有三名以上党员的楼组建立党小组,有三个以上党小组的楼群建立党支部,形成网格党支部—楼群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三制”网络,把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家庭。从充分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出发,依托社区文艺团队、书画协会等团体和租赁、物流等行业产业链条,建立了18个党员双重管理条件下的“专业功能型”和“产业功能型”党组织,增强了党组织开展活动针对性和吸引力,形成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单位党组织、区域内党员、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动态开放的党建共建工作格局。
创新服务抓载体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质量
为了老年人,创办‘幸福里’。饭菜做得好,人人吃得饱。个个齐称赞,社区好领导……”二道区推出的“幸福里”助老之家赢得了辖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80岁的李大娘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过去,我和老伴儿时常犯愁老了怎么办,自己和老伴儿都不愿意去养老院,儿女又在外地生活,而如今,拿着政府发放的代金券,我们老两口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家政服务了!”
类似这样的创新服务,如今在二道区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是考量党员干部的试金石。二道区以继承和弘扬谭竹青精神为引领,不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和实际,分类进行指导,搭建实践载体,增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和水平。
二道区结合各领域党建工作实际,推出了“十委党建服务法”等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服务载体,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以品牌示范推动面上工作。
持续推进“一引四强”党建运行模式(即以十委品牌引领,组织体系强、人才队伍强、基础保障强、服务效能强)。进一步总结、凝练、推广“十委党建工作法”,二道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焕发出蓬勃生机,十委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几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区先后建立起市级党建工作精品社区3个、区级党建工作精品社区7个,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8家,实现了“老树长青”、“变木为林”的效果。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神经末梢”,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中国组织人事报》两次报道了二道区的相关做法。全国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期间,中组部部务委员、基层办主任吴玉良参观了二道区6个精品社区并给予肯定,进一步提升了二道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成效:
“十委党建服务法”传承“竹青精神”惠民生
“电子保姆”是社区居民王金生的好帮手。年近六旬的王金生因小脑萎缩不能行走,长年卧床不起,还得由80岁的老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自从他家安装了“电子保姆”,王金生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极大地方便了他的日常生活,减轻了老母亲的负担。几年来,每次接到王金生的求助信号,社区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为他家买菜、买米、换煤气罐……
“电子保姆”只是二道区“十委党建服务法”中的一项具体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部署,适应社区居民新需求和新期待,二道区继承和弘扬谭竹青精神,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凝炼出以“三化”管理全覆盖、“三支”队伍凝力量、“三步”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十委党建服务法”。
“三化”即“信息化保障+精细化管理+自治化运行”,即传承谭竹青“走百家门、知百家情”的工作方式,通过“依托科技优势,打造信息化管理‘天网’”、“依托社区干部,打造精细化管理‘地网’”和“依托居民群众,打造自治化运行‘民主社区’”,努力构建一个全面覆盖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
“三支”队伍凝力量,即继承谭竹青“勤勉务实、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从科学化配置社区工作力量入手,打造“以社区党委班子为主导、社区干部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模式。
“三步”服务惠民生,则延续谭竹青“弯腰入户”、“为民解难”的工作作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以“民情搜集+分类服务+效果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三步式”服务,惠及社区民生。
几年来,二道区以“十委党建服务法”为引领,全面推动全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提档升级,“老旧散”小区改造、在职党员进社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各类服务成果已先后惠及近2万户居民,真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新变化。
“五联”党建新模式集聚服务群众向心力
“过去驻社区的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缺乏联动,基本上是‘单兵作战’,现在通过实施区域化党建‘五联’模式,由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实现驻社区各基层党组织的‘协同作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和服务民生成效都有了很大提升。”实施区域化党建“五联”模式后,二道区荣光街道副书记李季深有感触。
二道区立足区情,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新路,破解了社区辖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在组织上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凝聚起服务社区百姓的强大合力。
实现基层组织联建,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二道区针对一些驻社区单位(组织)在组织上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了社区“大党委”和“功能型”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构建起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实现管理教育联抓,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按照“阵地面积充足、配套设施到位、职责制度健全、档案资料规范”标准,社区与驻社区有资源优势的单位(组织)共同投入,打造寓教育、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区域化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推进社区党员管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
实现服务群众联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结合自身优势,组织社区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和鼓励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帮扶困难居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
实现社区文化联创,倡导文明健康风尚。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积极组建了舞蹈、合唱、乐器、太极拳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团体和象棋、乒乓球等协会组织,并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联谊活动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2014年,二道区在全区广泛开展“文体惠民,幸福二道”主题系列活动,举办文体活动百余场,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
实现社区环境联治,创建平安宜居家园。社区党组织联合驻社区单位和在职党员,不断探索群防群治新手段。如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开展以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社工师为主体的“三官两师”进社区活动。成立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组织社区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居民群众,利用闲暇时间,佩戴红袖标,对社区进行治安巡逻。
目前,在“五联”党建新模式的整体带动下,二道区全区已建立占地300平方米以上、功能齐全的区域化党群活动服务中心8处以及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共建基地项目7个,形成驻辖区企事业单位主动融入社区、融入街道,参与社区、街道建设的党建工作“互动链”,实现驻辖区企事业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齐心协力服务群众的良好局面。
“相约星期三,社情大家谈”巧搭干部群众“连心桥”
如何能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如何构建上传下达的沟通渠道?如何让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
为了进一步畅通与辖区居民的沟通渠道,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二道区基层党组织巧搭载体,通过设置“相约星期三、社情大家谈”等服务载体,面对面倾听百姓心声,全方位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或建议,全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2014年11月26日,照例是星期三,二道区英俊社区里再次挤满了人。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淑洋告诉记者,社区党组织利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和相关居民及部门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恳谈会和对话会,这就是“相约星期三、社情大家谈”。
“星期三是大家相聚的日子,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75岁居民王大爷对记者说,这个活动帮居民们解决了不少实在事。去年,他们在会上反映了长胶小区的自来水问题,社区多次到相关单位求助,多次组织排查管线,2014年5月上旬,自来水管线顺利完成了重新改建,长胶宿舍5栋楼居民的水龙头“哗哗”地流出了自来水。
近年来,二道区通过“相约星期三,社情大家谈”这一载体,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热问题近千件,解决散居小区集中供暖、开通煤气和上下水等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惠及万户居民。
“准物业”管理模式带领居民步入幸福路
昔日“脏乱差”,如今大变样。这是许多住在二道区吉林街道万兴花园小区居民的切身感受。“以前,小区弃管,垃圾遍地、设施陈旧,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提起小区的变化,小区居民自治委员会副主任郑桂芝深有感触,“实施‘准物业’管理后小区环境变美了,地面重新铺装,树木郁郁葱葱,还有凉亭和健身设施,快过年了,社区还给我们小区挂满了大红灯笼!”
近年来,二道区以吉林街道为试点,在老旧散及无物业弃管小区探索实行街道社区党组织指导和居民自治相结合、志愿者无偿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居民自治式“准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率先在万兴小区、武夷嘉园小区等7个小区开展“准物业”试点管理,搭建居民自治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自治式“准物业”管理模式。居民自治指导委员会对“准物业”管理工作统筹抓总,并着重解决前期遗留问题。通过先行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帮助业主委员会清理内外环境,修缮小区大门,恢复绿化带,购置安装健身器材和宣传栏等,逐步建立了居民对街道社区的信任感,为居民自治管理奠定基础。社区党组织侧重牵头制定“准物业”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推荐社区居民党员骨干力量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参与“准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对“准物业”资金的使用和其他重大事项提出初审意见。社区居委会负责指导业主委员会开展换届选举和日常管理工作。业主委员会具体负责对小区道路养护、停车秩序维护和公共绿化养护等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同时,专门设立物业服务居民自治网格员,全程跟踪具体工作的实施、协调、指导。
二道区实施“准物业”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老旧散小区改造后的长效管理难题。2014年,二道区在实施“准物业”管理模式和“老旧散”小区改造工作中,共投入6000万元,对全区17个区域、24个小区实施改造,总改造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惠及153栋楼体,1.3万户居民。
“幸福里”助老之家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房间清理、定制午餐、陪同就医等服务项目非常符合我们的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一份‘菜单’,每个月有专人到家里来为我们服务,这样的方式真是太好了!”二道区岭东社区居民韩军高兴地说。
韩婆婆深感年龄增长带来的不便,而她又不愿到养老院度过余生。因此,她十分需要有人到家中为她带来一些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有相同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去年9月,韩军所在的二道区荣光街道成立了一家名为“‘幸福里’助老之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这是我省首个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让韩军喜笑颜开。
据悉,二道区“幸福里”助老之家是“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是指以企业或社会组织为主体,以街道、社区养老设施为依托,以老年人信息采集、能力评估及服务设计为前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向居家老人提供“套餐式”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对这一养老模式的探索,旨在通过社会力量盘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撬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迅速开发。
户籍在试点街道辖区、年龄超过80周岁的老人均可享受每月200元的政府服务补贴,并根据需求“私人订制”属于自己的服务项目,内容包括饮食送餐、家政、卫生、照料、医疗、维修和公益等7大类、46项服务,涉及老人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
二道区“幸福里”助老之家试点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老人33800余次,累计接待老人20700余人次,日均接待203人,为老人提供了饮食、家政、照料等各类专业服务,让老人在不改变生活环境的情况下,享受到最贴心的“入户式”养老服务。
竹青志愿联盟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生活在十委社区的居民,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佩戴着统一的标牌、徽章,在小区里打扫卫生,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在社区进行治安巡逻,帮扶困难群众……他们就是“竹青志愿联盟”的志愿者。
二道区十委社区竹青志愿联盟成立于2011年,目前共有联盟单位67家,其中有38家盟员单位有独立的党组织机构。2012年,社区依托盟员单位吉林移动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成了全省首家“信息化无线社区”,初步构建了具有“民情采集、数据存储、业务查询、资源共享”等功能的“信息管理中心”和集成“党群建设、居民自治、民生服务、行政事务、矛盾调处”五项服务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利用投影显示、远程呼叫、触摸操作等高端技术,实现一体化的党务、政务、居务服务管理,开启了十委社区智能化服务管理新时代。
社区党组织按照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将他们划分成小队,形成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治安巡逻、家电维修、家教咨询、法律援助等十支服务队伍。如“家教咨询服务队”坚持每天为孩子提供课后辅导;“医疗保健服务队”每周为老年居民义诊;“法律咨询服务队”每月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两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超过3万小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000多项,筹集资金50余万元。
竹青志愿联盟是二道区志愿服务的缩影。二道区在长春市率先建立了由9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二道区志愿者协会”,并设立了25个理事成员单位。截至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近4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1%,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395次,爱心救助14838人(次),志愿捐款(含医疗救助)1272万元,捐物50924件。全区有5个志愿服务组织和19名志愿者被省文明委评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心声:
二道区英俊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淑洋:
“服务百姓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社区工作琐碎、平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我们坚守、奉献,服务百姓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这就是二道区英俊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淑洋上任伊始对自己的要求。
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杨淑洋这样一干就是10年。她还总结出“1234”社区工作者守则,并带头实践。“1”即秉承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2”即不断强化两个意识——使命意识和奉献意识;“3”即坚持三全服务——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4”即为民解难有四心——有责任心,有耐心,有爱心和有包容心。
“社区书记,是党的群众路线最具体的践行者,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靠我们来落实,温暖由我们来传递。服务百姓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有想法,有行动,真正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杨淑洋说。
亚泰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党员模范付明珍:
“有多少光和热就发挥多少”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帮助老百姓。”“我把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组织起来为困难群体服务,有多少光和热就发挥多少,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随时都可以去帮忙。”
在二道区亚泰社区,有个亚泰助残志愿者协会,说起协会会长付明珍,周围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多年来,付明珍带动着身边的志愿者,无私关爱着身边的残疾人群体,为他们筑起爱的家园。付明珍本身就是残疾人,2003年,在她的发起下,亚泰助残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协会最初有12名志愿者,他们免费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理发,帮助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维修家电、修鞋等。“现在协会共有77名志愿者,他们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付明珍骄傲地告诉记者。
近三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协会志愿者为辖区居民免费修鞋1000余双,修拉锁400余条,修理自行车、轮椅205台,小型家电百余件,被居民称为“爱心维修站”。
正阳小区网格长马桂彩:
“为群众解难事是我最大的快乐”
谁家有人享受低保,谁家有“空巢老人”,谁家下水道不通,谁家又闹起了矛盾……社区内的大事小事,在马桂彩的“民情日记”上面都有记载。马桂彩是英俊社区正阳小区的网格长,三年来,她记下的民情日记有厚厚好几本。
“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作为网格长服务居民的责任之重,社区是由每个小家庭构成的,只有每个小家庭幸福了,社区这个大家庭才能幸福和谐,社会才能充满阳光。”马桂彩始终把居民的冷暖放在心间,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热心肠的“马大姐”。一支笔、一个民情日记本、一张工作证、一部手机,是她的“标准配置”。走家串户,已成为马大姐每天的必要行程。翻开马大姐的“民情日记”本,里面记得密密麻麻。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是网格中的事,她都会记在日记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网格长的工作千头万绪,解决居民的矛盾,为居民解决一点实际困难,把不和谐的因素从根本上解决,这才是网格长的基本工作,也是我工作中最大的快乐。”马桂彩说。
二道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铁华:
使服务品牌让百姓“耳熟能详”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神经末梢”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以品牌示范推动面上工作,让更多的点上经验在面上开花,是二道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二道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铁华向记者介绍。
二道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围绕“创造二道质量,打造二道标准”,探索出十委党建服务法等服务方式和“相约星期三、社情大家谈”等服务载体,打造了“准物业”管理等优质服务品牌,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打造特色和品牌,已成为二道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抓手。像万兴花园等居民小区,通过建立“准物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室内温度提高了,房价也上涨了,群众的满意度都大大提高。
“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神经末梢’。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引发了‘蝴蝶效应’,发挥了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二道区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道区不断健全服务网络,着力把党的工作延伸到最末端,把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在最基层。实施网格化管理,依托网格组建320个网格党支部,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组织体系,做到“管理形成网、责任落到格、服务精细化”,提高了全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现在,许多百姓都把社区当作他们的家,遇上难题会找你,碰上烦心事也找你。这也证明了在二道区,服务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常态。
(责任编辑:唐岩 )